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荒地重生 沃土搬家 筑牢“天府粮仓”“耕基”

人民网记者 朱虹
2024年06月24日18:02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天府粮仓”仁寿县富加镇金钟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仁寿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天府粮仓”仁寿县富加镇金钟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仁寿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初夏时节,置身位于“天府粮仓”核心区的眉山市仁寿县,一眼望去,水稻正绿,成片的稻田依山而建,弯弯曲曲,自然流畅。建设“天府粮仓”需要“天府好田”,仁寿按照“统筹布局、系统谋划、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思路,有序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造丘区样板,筑牢粮食“耕基”。

保数量 撂荒地重获新生

站在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金钟项目区的最高点,举目四望,错落有致的稻田生机勃勃,与远处如黛的群山、近处的川西民居交相辉映。“你能想象吗,就在一年多以前,这里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还都是撂荒地。”四川土地集团项目负责人说,变化很大。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缺水,虽然离球溪河并不远,但因缺乏灌溉措施,种田大多望天吃饭。年成好的时候,一块地能收四五百斤,要是年成不好,一年到头颗粒无收是常事。久而久之,人们更多的选择是外出打工,耕地也就荒废了。”富加镇金钟村党支部书记廖建军回忆道。

金钟村决心将一片缺水的“荒”地改造成为水田。2023年1月5日,仁寿县与四川土地集团签订仁寿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合作聚焦耕地保护与利用,立足土地整治、生态修复两大主业,涵盖耕地占补平衡、城乡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流域生态治理、特色镇建设、城市有机更新,旨在把仁寿县建设成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的工程快速展开。

2023年5月,仁寿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并于11月完工,建成规模1019亩。项目过程中,仁寿县统筹布局自然资源、农业、交通等各类项目和资金向项目区内集合,建成蓄水池19口、提灌站3座、灌排渠33条、田间道及生产路22条,黑化村道9公里,实现新增耕地271亩、旱改水748亩。项目带来的,不仅是水利设施的便利,还全方位优化了农业空间布局,建成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有效解决过去耕地零星分散、利用率低的问题。

指着改造后的高标高质的农田,廖建军说:“像这片地,以前要找人种,得倒给钱,现在大家争到种。”

提质量 “沃土搬家”再利用

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稻田,廖建军也说出了曾经的担忧。

“一般来说,土地整理后都有1到3年的过渡期,产量会比整理前有所下降。但从项目区的试验田来看,去年首次播种,产量就达到了600-700斤,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跟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廖建军看着田里的“宝贝”,有些骄傲地说,“今年,我们的这些田收成绝对更好。”

记者了解到,廖建军的担心之所以顺利化解,是因在项目实施初期,作为施工方的四川土地集团项目团队发现,这片土地曾撂荒多年,土壤肥力达不到种植要求,与此同时,距离项目14公里外的仁寿经济开发区厂房建设如火如荼。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项目团队产生:何不表土剥离,让沃土“搬家”。

仁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耕作层是耕地的精华和地力基础,也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通过技术手段实施表土剥离,这在仁寿还是第一次。为此,土地集团专门编制了《眉山市仁寿县“天府粮仓”建设富加镇金钟村土地整治项目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方案》,来自仁寿经济开发区的8.1万立方米熟土按照30公分厚的标准填充,再通过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培肥地力,700亩撂荒地复垦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良田,耕地质量平均提升2个等级。

不仅如此,考虑到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地貌山地、丘陵、平坝兼有,以丘陵为主。为保持耕种的稳定长期利用,四川土地集团管理团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以水定地、以地定种、以种增收的思路,实施“一台丘底有水田、二台半丘有良田、三台丘顶有风光”的“三台共生模式”,坚持生态优先,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农村风貌,留住乡愁,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