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系列访谈

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锚定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定位 积极探索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

2024年06月21日11:1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为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实施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开展了“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并从今(21)日起,陆续发布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绵阳、南充、宜宾、广安、达州、甘孜10市(州)的领导专访和新闻纵深。在此基础上,同步推出四川国企、交通、住建、金融、能源、卫健领域主要负责人专访。敬请关注!

人民网攀枝花6月21日电 (李平、赵祖乐、彭茜)近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攀枝花打造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及攀枝花转型发展的情况。

攀枝花主城区。王东供图

攀枝花主城区。王东供图

人民网记者:2022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今年1月,攀枝花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请您谈谈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张正红:省委、省政府《意见》出台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依托坚实的工业化基础、良好的城镇化基础、独特的农业农村基础,积极探索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米易稻菜轮作产业园。王禹豪供图

米易稻菜轮作产业园。王禹豪供图

一是共富组织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政策架构体系、组织领导体系、工作落实体系和共同富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成型。

二是共富物质基础持续筑牢。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全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3.8亿元,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双超”,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稳定在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稳居全省第二,分别增长3.9%、6.9%,全市各县(区)人均GDP最高与最低的倍差缩小至1.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缩小至2.08。

三是共富路径经验加快突破。在全国率先以1万元为阶梯进行家庭收入摸底,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下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家庭年收入10万—50万元(按3口之家计算)的群体占比达47%、提高1.2个百分点。创新开展乡村、城区、城乡融合三类共富单元打造,建成“零碳村庄”“幸福邻里”“共富农场”等20余个共富基本单元和场景,初步形成“工会进村”“村集体+红色资源”等特色实践经验。

四是共富建设力量广泛汇聚。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财办、国家统计局等先后来攀调研指导,国家发改委3次来攀开展专题调研并建立季度交流机制,持续跟进督导工作进度。今年2月,支持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第1次工作例会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省委、省政府向中央专题汇报支持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有关情况,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监督建立省级统筹支持机制,40多家省级部门(单位)通过出台专项政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予以支持。今年4月,四川省推进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专项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今年5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充分肯定了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成效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攀枝花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添动力。

今年,是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出成效出经验的突破之年,也是攀枝花市委确定的“大抓落实年”。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战略牵引,聚焦缩小“三大差距”,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大力实施区域协同共富、强村富民、“消底提低扩中”等“六大行动”,努力实现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分批次总结提炼经验做法,适时推广实施。

人民网记者:攀枝花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在“双碳”背景下,攀枝花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

张正红:攀枝花是我国“西电东输”重要基地和省委、省政府定位的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新能源示范创建城市和全省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优势独特、基础很好。近年来,我市把清洁能源产业确定为全力打造的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从2025年、2030年、2035年3个时间节点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32%左右,绿色低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氢能产业产值达50亿元。到2030年,全市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达167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40%左右,绿色低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氢能产业产值达300亿元。到2035年,全市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容量保持1670万千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48%以上,绿色低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00亿元,氢能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从3个方面着手:

一是统筹推进“水风光氢储”五位一体、多能互补、协调发展。依托金沙江、雅砻江1100亿立方米的年过境径流量,以及年日照2700小时、尚有940万千瓦风电和光伏资源待开发、工业副产氢丰富、电解水制氢潜力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提水灌攀”三位一体、仁和70万千瓦光伏、银江水电站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继续规划实施一批环境友好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合理布局储能产业,全面推进多能互补、协调发展。

攀枝花制氢设备。王东供图

攀枝花制氢设备。王东供图

二是大力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和装备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我市已建成全国首个管道输氢母子加氢站和西南地区首条工业副产氢提纯生产线,投运了一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和氢能重卡,实现了“攀枝花氢”跨市(州)槽车运输,初步打通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今后,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氢制备产业,探索发展氢储存产业,深入发展氢运输产业,统筹发展氢能应用产业,积极推进制氢储氢运氢装备及零部件、氢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等氢能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不断延伸壮大氢能产业链。

三是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应用产业。发挥钒、钛、石墨等原材料供给保障优势,大力发展锂/钠储能、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依托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钒电池储能电站示范项目、竣工投产的钒融科技2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生产线项目和当升蜀道30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首期项目等,大规模生产磷酸铁锂、钛酸锂、碳酸锂、石墨负极、燃料电池钛双极板、钒电解液等储能材料,建实“中国钒电之都”,有力保障清洁能源资源留得住、运得出、用得好。

人民网记者: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共同组成攀西经济区,是全省经济版图中的重要一块,作为两朵“资源之花”之一,请您谈谈攀枝花转型发展的情况。

张正红:2013年底,攀枝花被全域纳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10余年来,我市锚定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目标,大力发展钒钛产业和康养旅游度假产业,推动攀枝花实现了由“钢铁之城”到“暖暖花城”的美丽蝶变。

攀钢百米含钒钢轨生产现场。王东供图

攀钢百米含钒钢轨生产现场。王东供图

一方面,我们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攀枝花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由64%、37%、22%提升至75%、50%、35%。我市以全国0.7%的钢铁产量,带动了全国80%以上的国产钛原料和全球27%的钒制品生产,成为全球第一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及全国唯一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2023年,全市钒钛产业产值(521亿元)首次超过钢铁产业产值(432亿元),“中国钒钛之都”由“资源之名”成为“产业之实”。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科学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改善。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居全省第3;水环境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全国第16。我市依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资源优势和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在全国首倡“康养”理念、率先制发康养产业项目认定标准,积极打造“暖暖花城 慢漫生活”城市品牌,先后入选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50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等,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形成了“北有秦皇岛,南有攀枝花”的康养产业发展格局。

当前,我们正聚力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今年,全国钒钛磁铁矿储量规模最大、共伴生元素最多、资源潜在价值最高的红格南矿启动开发,标志着“千亿投资、万亿产值”的世界级钒钛产业集群建设已拉开帷幕,将极大促进我市钒钛产业发展壮大,助力全省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此外,今年下半年,第七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将在攀枝花举办,我市康养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可以预见,攀枝花前途光明、未来可期,诚邀大家来攀枝花成家立业、投资兴业,与我们共享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的政策红利和“暖暖花城·慢漫生活”的舒适惬意。

人民网记者:省委、省政府对攀枝花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中提到“一门户”,即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对此,您怎么看?

张正红: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高水平开放大局,基于我市独特的地理区位、现实需求、政策基础、发展前景所作出的目标定位,也是攀枝花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理应承担的重大使命。

从地理区位看,攀枝花位于川西南滇西北交界处、四川省最南端,北距成都630公里,南距昆明280公里,是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的几何中心,与5市(州)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南向开放和枢纽优势突出。

2022年12月29日,中老班列(攀枝花)从攀枝花火车站首发。李淼供图

2022年12月29日,中老班列(攀枝花)从攀枝花火车站首发。李淼供图

从现实需求看,中老铁路连接的东盟,已经成为四川省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老铁路打通了东南亚经昆明到攀枝花到成都到欧洲的铁路通道。未来,中缅铁路贯通后,我国通过皎漂港进出口货物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缩短运距2000多公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23年,新成昆铁路全年累计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单日最高发送量达10.4万人次;中老班列(攀枝花)开行列数、货物运量均居全省第2,实现月月开行、双向开行,途径攀枝花的人流、货流充足,我市具备建设南向开放门户的现实需求和客源货源条件。

从政策基础看,2018年12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相继发文把我市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去年我市又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和西部矿产品(钢铁钒钛)骨干流通走廊“廊主”城市,为我市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提供了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

从发展前景看,我市正在大力推进保安营机场改扩建、宜攀高速公路、攀盐高速公路、攀枝花国际铁路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大丽攀铁路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正努力争取将昭攀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随着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运,我市对外交通条件正在发生历史性改观,开放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定位,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立足中老、面向东盟、链动欧亚,进一步打通对外大通道,提升中老班列通道能级和运营质效,建设更高水平的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