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交通企业党委书记访谈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红武:担当重任 融入川渝 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

2024年06月21日09:4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6月21日电 (记者郭莹)近日,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组织开展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四川交通企业党委书记访谈”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十三局”)。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红武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分享中铁二十三局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新格局,担当作为中国铁建唯一一支总部设在西南地区的工程局集团的独特重任,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实践和成就。

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成绵高速公路嘉陵江特大桥。中铁二十三局供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新格局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请简要介绍中铁二十三局的发展情况。

肖红武: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世界500强特大型企业、全球最大建筑承包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现有员工11000余人,拥有各类机械设备7000余台(套),年施工能力达500亿元以上,年新签合同额1000亿元以上。

近年来,中铁二十三局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夯实铁路、公路、房建、市政、轨道交通等“一体”传统市场的同时,持续深耕、科学布局国家储备林、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水生态治理、装配式建筑、矿山开采等“新兴产业”,新能源、未来空间等“未来产业”,具有投、融、建、营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服务优势与雄厚综合实力。2022年、2023年,连续2年新签合同额超千亿元。

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成绵苍巴关帝互通枢纽。中铁二十三局供图

担当重任 融入川渝 建设大西南

人民网记者: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年。请您介绍一下中铁二十三局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肖红武:自2004年重组成立以来,中铁二十三局就始终坚持融入川渝、建设大西南的战略部署,积极参加西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公司的“十四五”规划将公司战略定位为“担当起作为中国铁建唯一一支总部设在西南地区的工程局集团的独特重任,成为中国铁建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西南地区最可信赖的战略支撑、驻川建筑央企的头部企业”。所以,融入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集团公司整体经营战略和发展格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铁二十三局及所属三公司、四公司、六公司、设计院,检测公司5家下属子公司,2家项目公司,23家分公司均设在川渝地区。

公司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特别是近两年,在成绵苍巴高速公路、成都龙泉山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储备林、渝黔高速公路、重庆轨道交通、资阳轨道交通等成渝两地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参与建设的公路、房建、环境治理等工程更是遍布川渝大地。2024年1-5月的数据显示,集团公司及川渝地区4家大型综合子公司营收占集团公司总营收的81%,为川渝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雅西高速干海子特大桥获第17届詹天佑奖。中铁二十三局供图

积极融入四川经济发展

助推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记者:作为中央在川企业,为支撑服务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中铁二十三局采取了哪些举措?

肖红武:“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是四川统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部署。中铁二十三局作为中国铁建唯一一支总部设在西南地区的工程局集团,坚持属地化、本地化、本土化“三化”建设,积极融入四川省经济发展,通过参与四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川创新平台打造、助推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差异化布局新兴未来产业、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措施,不遗余力支撑服务“五区共兴”。

一是参与四川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成绵苍巴高速公路、成都龙泉山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储备林、锦江绿道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成都地铁2号线、5号线、10号线、18号线,以及多项房建工程等重大在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建设美好四川,完善川内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目前,集团公司在四川省内工程项目有92个。

二是加快在川创新平台打造。中铁二十三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也是四川省首批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企业,一直以来积极参加国家、四川省部委重点攻关任务,致力于高质量抓好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专家工作站,形成了在川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同时,加强与在川科研院校、兄弟央企、科技型民企、地方创新组织的沟通交流,推动产学研用联合、上中下游贯通,积极打造创新联盟升级版。

三是助推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通过联合建设、产业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参与达州市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工程建设,承揽了达州市高级中学北迁工程、罗江大桥、中国铁建广场、达州市火车站片区改造以及达州“双城一线一园”项目的建设,目前正全面参与成都市高新区航空智能智造产业园等共14个项目的建设。近期将参与巴中市巴州区城市更新及产业园建设产城融合项目建设。

四是差异化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围绕“一体两翼”战略,我们持续推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近年来,我们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未来空间、航天基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优选细分领域新赛道“建圈强链”。其中,正在参与的航天电磁发射(资阳)集成验证平台项目、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建设项目等均为在川项目。

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成都市龙泉山生态储备林项目。中铁二十三局供图

五是助力推动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先后派驻6名驻村干部到凉山州甘洛县特克村和广安市广安区悦来镇天台村进行帮扶。结合两地特点,通过改善房屋、修建道路、扶持产业、捐资助学、为民办事等举措,帮助特克村顺利脱贫,助力天台村实现乡村振兴。

六是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改造。参与建设了成都龙泉山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储备林、锦江绿道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德阳高新区三星湖施工总承包、蓬安县嘉陵江流域河舒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工程、巴中经开区保峰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其中重点打造的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项目占地56.6万亩,是成都重大生态战略空间,衔接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区两大核心区域,对改善成都空气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美丽蓉城增绿增景,以及加强修复林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合理配置景观效果好的树种、提升森林景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达州市罗江大桥。中铁二十三局供图

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探索构建“低空生态”产业发展格局

人民网记者: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重点研究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并作出《决定》,请您谈谈下一步将如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肖红武:自2022年中铁二十三局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来,我们就开始谋划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推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探索企业业务增长“第二曲线”的同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贯彻国务院国资委推进国有企业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围绕企业“一体两翼”战略,从顶层设计、组织保障和发挥央企功能3个方面谋划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稳健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顶层设计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高起点谋划新发展。首先,我们布局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未来材料、未来能源和未来空间产业等体量巨大的潜在市场。其次,我们坚持平台经营、产业导入的商业模式,积极推进产业联盟,加强与科技领军人才、优秀的团队和企业合作,通过体制创新,汇聚社会资源,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期实现机制创新和产业突破。

组织保障就是坚持组织创新,构建立体高效经营体系。为此,我们构建了“1+3+3”立体交叉的战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组织保障体系。“1”是指成立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战新和未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推进产业发展。第一个“3”是指以科技中心、投资分公司、智库中心3个支撑机构为主的平台经营架构。从政策、科技、资金、模式等方面,拉动和牵引集团公司产业从传统向战新和未来转变,逐步孵化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战新和未来产业,培育施工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第二个“3”是指以集团公司区域指挥部、子(分)公司和项目部三级管理为主的纵向战新和未来经营架构,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承担协同经营、信息整合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职责。

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坚持“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在磁浮轨道交通、智能建造等方向进行技术布局,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让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力集团公司可持续稳健发展。产业控制方面,我们瞄准市场需求,发挥央企优势,提供有效和高质量供给。在新能源产业上,加快布局新能源原材料生产,增强国资央企在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在未来空间产业上,我们提出建立“低空生态”的产业发展格局,拟通过网格化低空领域技术,构建对基建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安全支撑方面,我们高度重视产业推进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供应链、资源保障、应急处突和生产施工安全。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