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岗位改变,初心不变 “坦克炮长”变身“网络猎手”

人民网 李平 彭茜 赵祖乐
2024年05月30日09:2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不许动!警察!”深夜,沿海某地一出租屋的房门被破开,十多名全副武装的警察迅速冲了进去,将这个长期为境外赌博、色情等非法网站推广引流的团伙一网打尽。

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广元市,盯着电脑屏幕的李卫东长舒了一口气。这个犯罪团伙,他已经夜以继日地追踪了45天。如今,在他的及时预警和远程指挥下,17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2200余万元现金被扣押。

今年47岁的李卫东,是广元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察大队民警,有着16年的军旅生涯和14年的公安工作经历。曾经,他是坚毅果敢的“坦克炮长”,不惧苦累、唯有使命;如今,他是扎根一线的基层民警,打击犯罪、守护平安。从军营到警营,从“为人民服务”到“人民公安为人民”,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转变

从“国防绿”到“公安蓝”

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眼神坚毅,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干练劲儿,第一次接触李卫东的人,很难不感受到他身上那种硬朗气质。

广元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察大队民警李卫东。人民网 赵祖乐摄

2010年,李卫东走出生活了16年的军营,转业回到家乡四川广元,成为一名网络安全战线上的公安民警。从警前,他是陆军某坦克营副营长。作为“坦克炮长”的他,透过瞄准镜,搜索目标、判断数据、果断射击,一气呵成。十多年的艰苦训练,磨亮了他的双眼,也锤炼了他的敏锐和果敢。这些,都是一名网安民警所需要的。

然而,刚到警队时,面对全新的环境、身份的转变、工作的挑战,李卫东也曾倍感压力。“不怕你们笑话,刚来的时候我连QQ都不怎么会用。”李卫东直言,各种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知识让在部队极少接触过电脑的他望而生畏,“安排下来的简单任务,别人很快就完成了,而我可能一两天都搞不定。”

“想想以前在部队,天天驾驶坦克驰骋‘沙场’,而在这里却无一点儿用武之地,说实在的,心理落差很大。”李卫东回忆,就在自己想要打退堂鼓的时候,家人给予了他莫大的鼓励,“我父亲跟我说,你在部队那么辛苦都过来了,现在不应该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放弃。应该放下曾经的身份,当自己是一个小学生,从头开始学,一两天不行,那就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肯定会有进步的。”

在家人的鼓励和同事的帮助下,李卫东逐渐调整了心态,决心用加倍的努力迎头赶上。他从最基础的计算机打字开始学习,经常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单位,晚上很晚才回家。他还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专业名词和注释。

“他是个勤奋肯学的好同志。”谈起李卫东,广元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察大队大队长卫宪深有感触地说,李卫东平时遇到不懂的就会来找他,他也会抽出晚上或周末的时间给李卫东“开小灶”,把刚办结的案子拿来和李卫东一起复盘,让其一步步独立操作,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使其能够尽快上手、独立完成任务。

不久后,李卫东就迎来他在网警岗位的第一个挑战:某信息公司利用工作权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将信息贩卖给催债公司用以开展催收业务,影响恶劣,危害巨大。接案后,李卫东认真研判分析,从下游往上一环一环追溯,遇到困难就去请教经验丰富的同事,遇到技术难题就边学边做。历时1个月,他终于查清了信息泄露的源头,并掌握了犯罪团伙的关键证据,协助同事成功侦破该案。

“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终于完成了身份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网安民警。”李卫东说。

成长

抽丝剥茧 化身“网络猎手”

2012年,广元市公安局成立合成作战中心,将各技术警种骨干汇聚在一起,全面支撑全市案件工作,提升办案质效。李卫东作为网安部门派驻人员,开启了自己在合成作战中心的6年生涯。在这里,他不仅要负责网安部门管辖的案件,还要支撑刑侦、治安、禁毒等部门的案件工作。

“案件种类不同,作案手法、侦察思路也不尽相同。”为了能胜任此项工作,李卫东将案件按照涉及的领域进行了分类,总结出每一类的犯罪手法并收集相关术语,建立工作字库,不仅使自己很快熟悉了各类案件工作,还为后续的网安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2018年,带着在合成作战中心积累的丰富经验,李卫东回到了原来的岗位。“网上作战与传统的线下战场不同,几乎没有群众报案,犯罪线索都要靠自己找。正是有了之前的经验,我才能准确抓住线索。”李卫东的工作,就是要抽丝剥茧,从网络数据迷云中找到隐藏在幕后的嫌疑人。

近年来,李卫东发现盗掘古墓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于是他开始自学文物相关知识,认真研究文物犯罪案件,实地走访古玩市场,总结出盗墓团伙的犯罪规律。

去年9月,李卫东发现一个代号“张爷”的盗墓团伙,该团伙常年流窜盗掘古墓,手法专业,行动神秘。为了追查该团伙,他将被子带到单位上,吃住都在办公室,从海量的数据中追寻蛛丝马迹,层层剥茧抽丝,前后共追查可疑人员100余人,最终锁定“张爷”犯罪团伙。在李卫东的及时预警和协助指引下,专案组将正在盗掘古墓的“张爷”团伙5人当场抓获,追回文物10余件。

据统计,2023年至今,李卫东共预警上报全国盗掘古墓葬线索50余条,侦破案件20余件,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90余名,查获被盗古文物20余件。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来应对各种新型网络犯罪。”李卫东指着自己的头顶,开玩笑说:“几年前我的头发还很乌黑浓密,现在和同事一样,都白了很多,可能是这两年和嫌疑人在云端斗智,有些用脑过度。”

坚守换来了收获。2024年,李卫东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公安机关“净网2023”专项行动表现突出个人,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总工会表彰其为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

每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李卫东总是说:“我们不要把警察当成一份工作,而要把它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用心去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正因怀揣着这种信念,李卫东在工作中经常主动与在网上发表悲观厌世言论的人聊天,通过倾听、开导,为他们指引方向。

去年5月的一个夜晚,李卫东发现一位网民留言“我要走了”,立马警觉起来,不停地与其沟通。“在吗?”“怎么回事?”“我们可以聊聊吗?”……在他的频繁“轰炸”下,对方终于回了信息,并慢慢地向他敞开了心扉。最终,经过2个多小时的沟通,这位因感情受挫想要轻生的女孩放弃了悲观厌世的想法。一个星期后,女孩又主动给李卫东留言:“谢谢您,让我在黑暗时刻感受到了温暖。以后我会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这样的事,李卫东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笔记本上工工整整的记录,见证了他的温暖力量,而这种力量,先后帮助170多个陷入迷惘的网民走出困境,勇敢地继续走下去。

传承

传经送宝 变身信息作战“教官”

前不久,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安全工作,四川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授牌成立了以李卫东为名的“卫东工作室”,这是全省第一个以网络预谋犯罪预警为核心工作的工作室。

借助工作室,李卫东有了更多机会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其他同行。他受公安部委派,先后到浙江、广东等地公安机关交流打击预谋犯罪相关经验做法,也深入校园,现身说法,提升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李卫东与徒弟高一策正在查阅资料。人民网 赵祖乐摄

“东哥是真心热爱这份事业。他不仅一直保持着在合成作战中心养成的好习惯,还积极学习研究大数据建模相关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就会主动问我。他想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数据这个新技术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谈到自己的师傅,已成长为广元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察大队副大队长的高一策十分激动。

在高一策眼中,李卫东是一个爱学习、讲原则、能坚守的好榜样。李卫东将自己14年来总结出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倾囊相授,每次遇到重大案件都会带上徒弟一起,在遇到一些新应用新技术问题时,也会谦虚地请教这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徒弟。

“坚守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情,但是在东哥身上,我看到了。”高一策回忆,“还记得刚来单位那年的冬天,因为要出差,我早上6点就到了单位,当打开办公室门时,我发现东哥正在电脑前认真工作,也不知道他是一夜未归,还是一早就来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作之外的李卫东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他总是拿行动说话,也一点点影响着身边的人。“一个人强不叫强,一群人强才叫强。”李卫东坦言,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与时俱进、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依托“卫东工作室”帮带更多徒弟,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筑起捍卫网络安全的铜墙铁壁。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