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文化

成都茶馆“泡”出鲜活市井春秋

2024年05月24日07:43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成都茶馆“泡”出鲜活市井春秋

民国时期,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访问成都,遍布街巷的茶馆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提笔写下:“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

  黄炎培的寥寥数语,让品茗“吹壳子”的成都松弛感跃然于眼。在成都,茶馆文化并不是一杯茶那么简单。要读懂成都茶馆,不妨从档案入手。5月8日,由国家档案局申报的“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以下简称“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透过相关档案,我们看见,一个个茶馆包罗万象,装满鲜活生动的成都市井春秋。

  包罗万象 最完整、系统的老茶馆档案

  “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收录了1903年到1949年期间成都老茶馆相关的档案文献资料,共6345件。这些资料涵盖业务文件、图表、照片、印刷品等,记载着中国茶馆文化的成都样本。

  成都市档案馆档案保管处处长米亮介绍,档案主要是茶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三类档案:一是茶馆日常经营类档案;二是政府管理类档案;三是行业协会管理类档案。

  在米亮看来,与其他同类档案相比,“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记录最完整、最系统,极具代表性。档案收录着不少经营细节和日常万象,阅读起来能感受到成都独有的茶馆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他举例,从中既可以看见老茶馆的日常经营,如茶馆、茶社等开办申请登记证和营业执照、茶馆租约合同、茶馆售茶价格表、茶馆经营成本统计、茶馆购茶凭证等;还可以了解老茶馆的行业管理,如茶馆数量统计、售茶定价等。

  与潮汕的功夫茶、北京的大碗茶、云南的普洱茶等不同,成都老茶馆的盖碗既是独特的茶具,也是计价单位。米亮提到,档案记载,1942年,成都市茶社商业同业公会对茶馆售卖的不同种类茶叶按“碗”定价,“碗”即茶具盖碗。

  作为社会活动空间,成都老茶馆还是历史的见证者。档案记载,1940年代工商业同业工会在中兴茶园举行商业洽谈会。1918年,法国领事馆等曾在成都茶馆里举行茶会,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颇为难得的是,“成都老茶馆”档案中还有涉及保护女性的内容,如保护妇女在茶馆中的工作权益、保护女子经济独立等。比如,女性最开始不被允许进入茶馆看戏。1920年,唐广体以悦来茶园代表的身份,用书面形式,向当时的军事警察厅呈文申报,要求“白昼专售女宾座”,得到当局批准。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戏曲的改良,成都的妇女在茶园逐步可以男女混坐,品茶观戏。这些有关尊重女性、重视女性权利的记录,为近现代中国及亚洲女性争取合法平等权利的研究提供了史实依据。

  茶馆背后 是一城烟火、世间万象

  档案也能让人们管中窥豹,看见成都老茶馆和戏剧曲艺、文学诗词、烟火生活等紧密相连,在万千滋味背后,其收揽着四川万象,折射出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

  “一城居民半茶客”。《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街巷有516条,茶馆就有454家。1929年“四川省会警察局”的统计表显示,当时成都茶馆数已达641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的身影。

  成都的老茶馆“泡出”戏剧曲艺的万千滋味。作者品茗写戏,观众吃茶看戏,演员茶馆“炼”戏,川戏在川茶浸泡中沉淀成长,四川民间艺术清音、扬琴、评书、相声等在茶馆市井气中轮番上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悦来茶园,它是如今成都川剧艺术中心的前身,也被誉为成都戏窝子。

  百年前,川剧文脉发轫于悦来茶园。1912年春,成都长乐、宴乐、宾乐、顺乐、翠华等戏班,联合组成了成都“三庆会”(后发展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三庆会的地址就是悦来茶园。几乎每一代著名的川剧艺术家都曾在此粉墨登台。

  彼时的悦来茶园熙来攘往,观众顾曲品茗,惬意舒适。园内掺茶的、卖小吃的穿梭其间,热闹非凡。此外,成都最早的电影院就是茶馆。20世纪初,改良人士傅崇矩访问日本,发现电影并带回成都茶馆里演示。悦来茶园就在戏毕之后放映电影滑稽影片《吃寿面》等。

  如今,这份档案不仅收录着这些趣闻轶事,还有本土曲艺清音、扬琴、皮影、口技等艺人在茶馆表演的登记证书,以及电影设备在茶馆安设的批示。不少文人雅士将茶馆入文,写出茶馆社会的鲜活。李劼人在小说《暴风雨前》中,向读者展示了民国时期成都茶铺的三大功能——各业交易的市场、集会评理的场所、中等以下人家的客厅或休息室。人们在茶铺里打开水、煨中药、炖肉汤;清音、竹琴、川剧、评书在茶铺里轮番上演;棉纱、布匹、药材、粮油也能在这里做成买卖。

  社交新宠 呼朋唤友吃茶去

  接古续今,在新中式茶饮兴起的今天,成都茶馆也“长”出了新样貌。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围炉煮茶”“围炉冰茶”,从茶酒到茶美食,再到“茶民宿”“采茶游”,一杯茶拓展出更宽广的产业新天地,也让传统茶有了新喝法。

  在四川,越来越多新中式茶馆悄然崛起。无论茶品颜值还是空间设计,处处体现“东方美学”,同时,也能满足年轻人拍照打卡、分享社交的生活习惯。以成立于1923年的鹤鸣茶社为例,这个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茶社,是成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茶馆之一。除了赏花、品茶、采耳,观看掺茶师表演“悬壶高冲”“怀中抱月”等表演外,鹤鸣茶社还上新了“围炉煮茶”“围炉冰茶”等,引发年轻人追捧。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肖坤冰将其归结为一种氛围感带来的新社交。她提到,这种伴随“网红经济”打开茶文化的方式,让古老的茶文化在现代土壤中重焕新生。三五好友围坐,拍照、打卡、发朋友圈等,具有鲜明的社交属性。更多当代艺术也正链接茶馆。

  2022年,“安逸生活”中国成都·彭镇摄影周在成都双流彭镇开幕。摄影周把整个展览融入彭镇这座古老的场镇生活中,并在7个不同风格的茶馆里进行分布式展出,让观众有一种特别的观看体验。这种“老茶馆”的“新形态”,正吸引着更多人走进茶馆,品味生活。(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