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行进中国”调研行

创新四川丨看“千年药乡”如何让中医药“老树”开“新花”

人民网“行进中国”四川调研采访团
2024年05月24日11:0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四川彭州,拥有1400多年中药种植历史,享有“千年药乡、百年药城”的美誉,境内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约14万亩,其中,道地药材川芎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销售量占全国的75%左右。2023年,彭州中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医药贸易流通额突破50亿元,中药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区县30强。

从一颗小小的川芎起航,到如今万亩川芎飘香、中医药制造产值破百亿,这是如何实现的?背后的驱动力又是什么?

时值5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川芎收获季。川芎素有川药“首药”之称,在四川多地广泛种植,特别是彭州市敖平镇,这里是川芎的道地产区。

初夏的敖平镇,骄阳似火,空气中氤氲着中药材特有的清香。刚忙完采收的农户们,正将一车一车的川芎送进工厂。去泥、阳光微凋、低温烘干、集中发汗、摊晒、入库……一套流程下来,这味川产道地药材便完成了初加工。

“通过我们烘烤出来的川芎,每公斤还能让农户多卖两三元钱呢!”四川新绿色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初加工场地上,技术部负责人刘川告诉记者,公司使用的烘烤设备,在结合传统烘烤方式的同时使用现代低温技术,不仅大大节约了农户时间和成本,还能保证烘烤川芎的品质,为农户增收。这,只是“千年药乡”彭州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缩影。

“要让中医药‘老树’开‘新花’,重点在传承,关键在创新。”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明介绍,作为四川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主引擎”,彭州坚持创新产业发展形态,着力以全产业链激发优势资源活力;创新产业组织方式,着力以产业生态提升综合实力;创新技术手段引领,着力以现代科技增强产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蒋明说,彭州目前已经实现了中医药产业“种、研、制、贸、医、养”的全覆盖。“比如,我们的道地药材川芎,从田里的种植到采收,到制成饮片和配方颗粒,再到成品销售,可以在本地全部完成。”

离开敖平镇的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来到彭州天府中药城。电脑读取方剂药方,工作人员把单味颗粒药罐一一安装在对应洞口,点击启动,眨眼功夫,一盒中药配方颗粒配制完成……在四川新绿色药业,记者见证了智能中药房的高效快捷。

“这相当于3天的药量,患者回家,只需一冲一泡,就可还原一碗原汁原味的中药汤剂。”工作人员说道。

据介绍,2002年,四川新绿色药业开启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系统(智能中药房)的自主研发,目前,智能中药房已广泛应用于全国5000余家医疗机构。

智能中药房是以传统中医药的用药理念和调剂方式为指导,以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设备为核心,利用机械、电子、网络信息技术,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应用集成系统。企业前后投入数亿元,研发申报发明专利200余项,独立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到第六代产品,实现了从手工称量到机械下药,从单孔直落药技术到多孔直落药技术,从半自动调剂到全自动调剂的转变。“目前第六代全自动调剂系统使得发药效率大大提升,仅需1人操作,最快3秒便能配好一副药剂。”

以四川新绿色药业这样的龙头药企为牵引,彭州瞄准产业建圈强链,全力打造“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引擎作用,已集聚医药健康企业260余家,其中,中国医药百强企业3家、上市公司6家,拥有年销售超亿元的中药品种10个,占四川省40%以上。

科技创新,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和高能级平台。彭州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和四川中医药职业学院,构建了“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年培养各类人才近5000人。引进两院院士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11名,建成全国首个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等各类平台24个、博士后工作站与创新实践基地2个、校企联合实验室4个,实施课题研究10余项、现代中医药创新项目14个,孵化转化品种96个。

走进位于天府中药城园区的天府香疗健康技术研究院,浓郁的植物精油香扑面而来。这里是国内领先的中草药精油研发及中试基地,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实现了中草药精油的提取、分离、纯化。

天府香疗健康技术研究院总经理助理黄天齐介绍,过去,从中草药根茎部位提取精油是技术瓶颈,通过校企合作,他们实现了中草药精油的规模化量产。“我们创新工艺、配方、功效研究,开发出核心精油配方和复方精油产品,形成了洗护产品、家居产品、香氛产品、保健用品和文创产品等跟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多种类别的产品。”

创新,永无止境。

瞄准未来,彭州着力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以天府中药城为主承载区,建设全国一流的“种、研、制、贸、医、养”全产业链现代产业生态基地,打造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极核,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营收突破400亿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彭州答卷”正在书写……(张玉珂 高雷 杨迪 王天乐 郝帅 李平 王波 郭莹 王凡 彭茜 文/视频)

(责编:章华维、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