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泸州泸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成绩斐然

2024年05月23日18:4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2023年2月,泸州市泸县全面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泸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泸县“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将中医药工作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推进。优先满足县中医医院、喻寺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建设用地需求,投入1亿元新建县中医医院内科大楼,计划投入6000万元建设泸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项目。2023年中医药专项资金调增至300万元,用于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和传承创新。

夯实发展基础 精准施策健体系

培育县域中医“龙头”。县中医医院通过按照“名医、名科、名院”发展思路,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培育中医药高级职称人才12人,在全市率先引进“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传承工作站”,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建强镇级发展“枢纽”。喻寺中心卫生院作为全市首批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建设单位,成功打造1100平方米中医综合服务区。20个镇级医疗机构100%建有中医馆,均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医师、中医诊疗人次占比分别达25%、35%以上。按照50%的比例对镇级医疗机构中医场馆进行规范化建设,中药饮片达300种以上。

筑牢村级服务“网底”。全县100%的村卫生室设有中医角,实现村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场馆全覆盖。按照10%的要求对全县村卫生室中医服务阵地进行升级打造,均设有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和中药房,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

中医药健康管理不断增强。做实“一老一小”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023年,全县16.77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1万名0—3岁儿童纳入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健康保健指导和中医药健康保健服务,“一老一小”中医药健康管理分别达77.87%、88.59%。

突出特色优势 做优服务提能力

深化中医医共体建设。县中医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通过开展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下沉”、选派骨干到分院挂职等方式,帮助分院提升业务水平。积极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与玉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等15家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联体协议,开展业务指导帮扶,覆盖人口达54.61%。2023年,县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下派专家开展坐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280余次、会诊4000余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项。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设有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中药煎药室,并规范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场馆规范化建设,建成市级“示范中医馆”6个、“中医阁”98个;2024年新建市级“示范中医馆”4个、“中医阁”3个。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泸县中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试行)》,培育全国中医技术传承、“西学中”骨干人才3名,省级优秀中药人才、优秀专家3名,“天府名医”1名,市县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名中医33名。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在县中医医院设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西学中”培训基地,对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人员开展10类40项技术的重点培训,实现县培训镇、镇培训村的推广人员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现有中医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68人,中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人,成功培育全国、省级优秀中药人才7名,市、县级名中医33人,建成省级“名中医工作室”4个,县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60%以上、镇级达25%以上。

加强中医专科学科建设。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出台《泸县县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管理办法》,制定《泸县县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及验收标准》。“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省级3个、市级11个、县级15个,提升肺病、脑病、心病和骨伤等专科专病诊治能力。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5个,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1个,在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市级6个、县级15个,2项中医科研课题获得省级立项,镇村级医疗机构分别能开展6类10项、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50%以上。

创新发展模式 医产融合促发展

强化政策招引。规划建设21.3平方公里医药产业园,出台《泸县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发展十六条政策措施》,引进国康药业、蜂源制药、西蜀九锦、众鼎中药和秦巴医药5家中医药生产企业,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内制剂转化中心项目落户泸县,总投资超1.8亿元。

加大产业扶持。依托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建设渝泸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造特色道地中药材。围绕“中医药+”发展目标,在百和镇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太伏镇万亩枳壳枳实GAP种植基地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观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全县种植枳壳枳实、白芷、车前草和积雪草等中药材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2万余吨,产值超2亿元,积雪草种植基地获世卫组织GACP认证,枳壳枳实种植基地已提交GAP验收申请。将“李宏中药热奄包疗法”“郑氏中医针灸推拿疗法”“贺式火针三通法治疗”和“中医正骨疗法”4项传统中医药项目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保护,培育代表性传承人1名。

加强文化传承。组织“清风拂杏林 廉洁固人心”中医药文化集中宣传,适宜技术、八段锦展示,“名中医”义诊和“跟着名中医学经典”活动,开展中医药专题培训讲座、知识技能竞赛,结合重大节日、季节变化等在电台、网络媒体推广中医药养生知识等多形式宣传活动。依托县中医医院打造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 2023年,全县投放中医药宣传标语3000余条、刊播30万次;制作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的宣传栏90余期;制作“节气养生”“名中医话健康”等科普音视频160条,通过电台、网络、“村村响”等平台刊播51万余次;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120余次,印发宣传资料30万余份,建成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1家。2024年计划开展3场“跟着名中医学经典”暨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村社专项活动,创建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1家。(曾佐然)

(责编:李强强、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