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行进中国”调研行

创新四川丨医疗机器人总动员 看这家研究院如何解码创新

人民网“行进中国”四川调研采访团
2024年05月23日14:3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工作人员正在演示皮下穿刺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工作人员正在演示皮下穿刺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平衡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平衡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通过图像融合技术、AI 智能算法精准定位,规划穿刺路径直达病灶,工作人员输入一道指令,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一针到位”,安全、高效完成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酷似“跑步机”的平衡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利用压力传感器、高速采集电路采集人体脚底压力分布数据,能够对使用者足部健康状况进行快速评估,让患者对自己的平衡能力了如指掌……

在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中医智能舌诊仪,智能3D高速打印系统等辅助医疗机器人花式“炫技”,让记者不禁感叹“未来已来”。

作为西部第一批集“产教研”为一体,产业孵化为核心的新型综合研发机构,研究院实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天府锦城实验室的“强强联合”。成立两年多,孵化9个项目团队,同步开展28款医疗器械研发,其中两个项目已成功孵化成独立子公司。

能够拥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全链条孵化模式的建立。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李康介绍,研究院建立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两大功能区域,帮助产品完成“概念到样机” “从样机到量产”的转化。

“概念验证中心集中火力攻破技术难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则是帮助实验室‘原型机’走向市场。”李康说,实验室样机要实现量产,必须对产品外观设计、生产周期、制造成本进行精准核算,这是实现落地的关键一步。

上肢康复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上肢康复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工作人员正在演示上肢康复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工作人员正在演示上肢康复机器人。人民网记者 郝帅摄

研究院孵化团队之一——“逻辑生命”团队专注于肢体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企业生产的上肢康复机器人通过模拟川渝麻将摸牌、打牌等真实动作,帮助用户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患者在边玩边练的过程中完成康复治疗。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最初,他们在进行样机制造的时候,物料成本很高,考虑到受众需求,最终,他们在中试平台数次试验基础上,剥除产品冗余性能,通过对传动机构、传感器模块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替代,使产品成本压缩一半,便于向患者家庭、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推广。

据了解,目前研究院已实现对医疗机器人中配准与空间映射、图像处理以及人机交互等技术瓶颈的突破,弥补了国内在胸腔穿刺手术、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康复科以及放射检验科机器人产品上的空白。(张玉珂 高雷 薛育建 杨迪 王天乐 郝帅 李平 王波 郭莹 王凡)

(责编:李强强、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