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出炉,“博物馆热”创历史新高——
8540余万人次涌进博物馆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伴随“博物馆热”,越来越多的公众涌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5月17日,四川省文物局发布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四川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截至去年12月31日,登记备案博物馆数量417家,全年接待观众数量8540余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一批新建博物馆开放
去年暑假,很多观众对博物馆的一票难求记忆深刻。刚刚开馆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热门博物馆,几乎天天门票售罄;免费开放的成都博物馆门票,一票难约。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博物馆丰富的展陈和越来越丰富的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博物馆。
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博物馆入馆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在2022年3480万人次基础上翻了一倍多,达8540余万人次。接待人数前5名的分别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452.7万人次;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392万人次;邓小平故居陈列馆、354.5万人次;广汉三星堆博物馆、329万人次;成都博物馆、313.4万人次。博物馆门票收入超过5.67亿元。
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背后,是四川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去年,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宣汉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纪念馆等建成开放,江口沉银博物馆、大蜀道博物馆等在持续建设中。据统计,全省417家博物馆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2家、国家二级博物馆19家、国家三级博物馆25家,以及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自贡·中国彩灯博物馆等3家“国字号”博物馆。几天前,四川再增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入选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名单。
据了解,全省博物馆藏品总数达5584153件/套,文物藏品1140631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数量达110963件/套,全省一级文物数量达3886件/套。
特色临展频频出圈
“博物馆热”,除四川深厚的历史积淀“自带光环”外,也离不开博物馆主题多样、展品丰富、形式新颖的展览形成的吸引力。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共举办常设展览1141个、临时展览1002个。
基本陈列各有特色。无论是四川博物院“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大馆陈列,还是四川大学博物馆基本陈列、宣汉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等高校及遗址博物馆,均展示了博物馆各自特色,吸引观众参观。
特色临展频频出圈。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近4个月观众超过140万人次,成为近年来四川又一个现象级博物馆大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带来西南地区青铜器的一场饕餮盛宴,观众超过百万人次。四川博物院的“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别开生面,以来自全国各大博物馆的莲荷精品文物,生动地勾勒出古代文人墨客对莲荷的喜爱。
四川文物频频走出四川甚至走向海外。去年,“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展览亮相香港,引来观展热潮;“万物有灵·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亮相法国,对外展示古蜀文明的辉煌。
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愈发普遍。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裸眼便可看到三星堆祭祀坑曾经的考古发掘场景;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可穿越“考古时空门”“亲临”当年的发掘现场。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不仅丰富了观众的体验感,也让展览更加生动有趣。利用数字技术,去年全省开展317个线上数字展览。
社教活动精彩纷呈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报告显示,我省把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去年开展各类线下社会教育活动超过2.2万次,线上活动1381次,与1384所学校建立馆校合作。其中,四川博物院以全年970场社教活动排在全省博物馆首位,52个原创教育项目位居全省第一。此外,自贡恐龙博物馆因其重要的科普价值,与124所学校进行馆校合作,合作学校数量排在全省博物馆第一位。
如今,到博物馆看展之外再听配套讲座、参加“小小讲解员”培训、到博物馆参加非遗手工课等,成为不少学生的新爱好。博物馆研学正向着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探索着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博物馆热”,全省博物馆文创收入超过2.37亿元,较2022年上涨超150%。其中,三星堆博物馆以1.17亿元文创收入居第一位。依托丰富文物资源,全省在售文创产品超1.76万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