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4年“名家走蜀道”社科普及春季活动举行

专家学者行走蜀道 共探蜀道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新思路

2024年04月23日15:1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4月23日电 4月19日至22日,2024年“名家走蜀道”社科普及春季活动在四川省广元市举行。广元市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踏访旺苍、剑阁两县,观光昭化一区,徒步金牛道、米仓道两条古蜀道,实地参观中国红军城、木门会议会址纪念馆、翠云廊、石洞沟、昭化古城等近10处重要景点。专家学者们在行走中探究蜀道历史,感受蜀道文化魅力,共同探寻蜀道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新思路。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社科联指导,广元市委宣传部、广元市社科联主办,以“汇聚名家智慧·弘扬蜀道文化”为主题,旨在创新推动古蜀道保护利用,促进文化传承发展。

俯瞰木门镇。实习生欧阳古月 摄

俯瞰木门镇。实习生欧阳古月 摄

蜀道文化的守护与新生

4月19日上午,2024年“名家走蜀道”社科普及春季活动在广元市旺苍县启动。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彭斌致辞并宣布启动,广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敏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启动仪式现场。实习生欧阳古月摄

启动仪式现场。实习生欧阳古月 摄

广元,位于四川省北部,是蜀道文化的核心走廊,有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3条古蜀道经过。作为古蜀道文化名城,近年来,广元在推动蜀道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蜀道文化IP魅力更胜,助力巴蜀文化焕发新活力。

广元树牢“大蜀道观”,积极签署《蜀道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联盟协议》,牵头成立“大蜀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举办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节,旨在加强区域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推动古蜀道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同时,广元还成立了蜀道文化研究中心、广元市蜀道文化研究院,并由相关部门以课题发布、举办学术研讨会、收集整理汇编地方文献等多形式来推动蜀道文化研究发展,赓续历史文脉。广元的昭化古城,作为蜀道文化的重要地标,积极打造“蜀道三国文化IP”新赛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擦亮了文旅招牌。此外,广元市还在大力推进蜀道相关项目建设,如大蜀道博物馆等,为蜀道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广元市在推动蜀道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历史长河中的交通脉搏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蜀道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中心通往西南地区交通的要道。它是中国古代道路的活化石,保存了多样的道路类型与相对完好的交通路网体系,是历史长河中跳动不息的交通脉搏。

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看来,蜀道的价值,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但主要有以下三重价值,“第一,蜀道是国家道,是国家中心地区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承载着维系多民族统一的神圣使命,它不仅承载着地理上的连接作用,也推动着文化融合的进程。第二,蜀道是古代茶马互市政策的重要载体。以茶换马,是一种经济交易,也推动了农区与牧区的文化交融。蜀道上的茶马古道,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智慧与胸怀。第三, 蜀道还是古代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国际通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长安出发,途径四川、云南,直至缅甸,再转至印度,蜀道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贸易交流。”

名家步行于蜀道。实习生欧阳古月摄

名家步行于蜀道。实习生欧阳古月 摄

专家学者共谋蜀道文化传承新篇章

4月20日,“蜀道文化交流会”在旺苍县召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溯蜀道历史文脉,并为蜀道的保护、传承、挖掘、创新利用以及蜀道文化IP打造等提供新思路。

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彭邦本重点关注米仓道的系统发掘和应用价值,他认为米仓道是蜀道巨型交通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旺苍境内的米仓道资源将成为旺苍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万娇认为蜀道文化遗产不能再生,保护蜀道文化遗产就是最好的开发。她强调,“整个蜀道开发利用,一定是以调查保护为前提”。

成都理工大学的李晓琴教授为蜀道的创新利用提出两条建议:一是讲好蜀道故事,赋能大蜀道文旅产业。系统梳理蜀道诗歌文化、军事文化、邮驿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等,出版《蜀道故事》研学手册或知识图谱,常态化开展“蜀道大讲堂”活动,带动沿线老百姓人人会讲“蜀道故事”,文旅深度融合,提高大蜀道文旅产业品牌内涵。二是打响“蜀道人家”品牌,赋能沿线乡村振兴。系统梳理蜀道沿线传统村落及闲置民宅,制定“蜀道人家”民宿建设评价标准,打造“蜀道人家”品牌连锁民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带动沿线老百姓深入参与,实现共同富裕。

专家学者行于米仓古道。实习生欧阳古月摄

专家学者行于米仓古道。实习生欧阳古月 摄

会上,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2位专家各抒己见,赋能蜀道IP,进一步深化蜀道文化的传播路径,为蜀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描绘新的篇章。(袁菡苓、实习生欧阳古月)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