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四川

@四川高考生,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多了这些

2024年04月18日08:26 | 来源:川观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四川高考生,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多了这些

  近日,开展“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都发布了今年的招生简章。川观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相较去年,有不少高校新增了招生专业(方向)。

  北京大学:

  生物科学类新增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心理方向,化学类新增材料方向

  被北京大学“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工程”录取的考生将在“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工程强基班”就读,该班招收对生命健康相关技术研发与研究感兴趣,在数理化或信息技术方面成绩优良的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等;同时涵盖信号处理、生物传感与影像、生物材料和新药开发等方向。学生入校后进入工学院,由工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培养。

  生物科学类(基础心理方向)结合学校提出的“低年级进行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在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逐步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和自主选择专业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强化基础,分流培养,提高素质,促进交叉”的本科生培养理念。学生入校后进入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由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培养。

  被北京大学“化学类-材料学”录取的考生将在“化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强基班”就读,该班招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感兴趣,并在数理化或信息技术方面成绩优良的学生,注重材料、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应用,旨在培养具有深厚化学和材料科学理论基础、掌握全面实验技术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入校后进入工学院,由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培养。

  复旦大学:

  新增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新增物理学类(核物理)、化学类(高分子化学)方向

  据学校介绍,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专业,将结合信息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和电子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术。

  物理学类核物理方向,着重培养学生核物理及其应用的专业核心能力;化学类高分子化学方向,聚焦为新一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信息通信等行业先进智能制造提供强有力支撑。

  同济大学:

  新增海洋科学专业

  同济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该专业紧密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AI+大数据的智慧海洋。本科阶段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性环节及课程,有苏州、太湖、舟山、崇明以及海上综合实习等。目前,同济的海洋科学围绕“气候演变热带驱动”和“西太平洋地质演变”两大长期学术目标,形成了“古海洋学与古环境”“深海沉积学”“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大洋岩石圈演化”和“油气资源与勘探”等五个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

  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被该专业录取的考生将进入“旭华班”就读,其培养方案强调将“数理基础-工程能力-科学思维”一体化培养,强化同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深度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为海洋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安全维护保障等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方向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旭华班”采取本博衔接贯通培养,学生可以在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直接确定研究方向并选择导师,本科三年级结束后可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培养的学习阶段,开展学术研究、修读博士阶段的课程,最大程度地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浙江大学:

  新增生物育种科学专业

  浙江大学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以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为核心支撑学科,实施“1+1+1”导师团队、国际化高水平课程体系、沉浸式高水平科创训练、国际教学顾问委员会、领袖素养“A+B”计划、高质量多元出口模式的“六位一体”培养体系。围绕作物生物育种关键技术和方法及产业链,设置大数据与种质创新、品种设计与智造、种子智能生产与安全3个研究方向,着力解决优异品种创制的关键科学与“卡脖子”技术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新增地球物理学专业

  中国科大地球物理学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近年来在火星磁强计、测风量子激光雷达研制等方面取得突出创新成果。该专业学习运用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强有力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为工具,研究地球与行星的内部结构、状态和运动规律、各圈层的演化和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为了解整体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为认识和预报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为解决资源探测、能源开发、工程建设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

  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材料的制备、性能优化、应用开发等方面。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使其具备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在材料研发、制造、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