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医学成果在蓉加速转化
智能肺诊断系统在肺结节早期诊断等方面表现出色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日前,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对9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正式立项。
其中,成都爱迦飞诗特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项目依托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拓展了认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突破了现有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和基础机理的瓶颈,打破了大数据等限制,显著提升了神经网络支撑解决现实人工智能问题的能力和范围。本项目主要针对乳腺癌、肺癌、放疗等重大疾病和诊疗手段,打造智能乳腺、智能肺、智能放疗产品体系。
3款智能医学产品
在蓉应用
“由章毅教授团队首提的‘新一代认知神经网络’理论,不仅大幅提升了人工智能模型算法的可解释性,还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爱迦飞诗特副总裁牛颢博士介绍,这项成果荣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依托该成果打造的智能肺诊断、智能乳腺筛查和智能放疗等智能医学产品均在稳步推进。“以肺部为例,通过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建立庞大的影像数据库,已拥有接近百万的数据,形成的‘智能肺’产品在肺结节的早期诊断、肺癌良恶性筛查以及假阳性识别等方面表现十分出色,准确率达90%以上,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医生的漏诊率,已经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等10家医院进行应用,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牛颢介绍道。
在乳腺疾病筛查领域,爱迦飞诗特推出了软硬件一体的便携式智能筛查设备。牛颢表示:“整个设备收纳后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提箱,筛查过程中,人工智能可自动识别诊断病灶、上传数据,并可以智能对患者进行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分类。”
除了筛查之外,智能放疗产品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疗科深度合作。一般而言,放疗前期的靶区勾画需耗时2—3小时,而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将勾画时间缩短至1—3分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治疗过程的精准度。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疗科已将该系统应用于放疗计划设计,系统每天勾画30—50例患者,累计勾画超2万例,显著提升了放疗科医生的工作效率。
“从总体来看,我们的智能医学产品实现了3项重大创新——采用记忆机制的新一代认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认知计算的智能医学新技术、智能化‘筛查—诊疗—管理’医疗服务新模式。”在牛颢看来,爱迦飞诗特具有的领先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数据标注和管理技术,正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快这三项智能医学产品的推广应用步伐,让更多医疗机构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
借助科教资源与政策支持
研发与产业化持续“加码”
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商品,爱迦飞诗特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上,其成长的秘诀在哪?成都丰富的科教资源与政策支持功不可没。
“高校团队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医学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需经过严谨的临床试验,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此次项目获批后,经费支持对我们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牛颢说,“下一步,公司将利用项目资金将模型算法与医疗设备直接结合进行研究,比如将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超声机。”牛颢称,这个超声机就是在保持医生诊断习惯的同时,提供智能化产品。据了解,这种设备在国内市场尚属首创。
竞逐人工智能赛道,成都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也为项目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撑。
牛颢表示,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与相关科室开展了紧密合作,在数据、算法上有“天然优势”;在算力方面,公司已与成都智算中心等展开深度合作。
扎根在成都这片科创沃土上,爱迦飞诗特将在研发与产业化上“齐头并进”,已有了更多“路线图”。“下一步,我们还将与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工作。未来3-5年内,将联合省内外的科研院所、医院等,共同推动事业发展。”(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