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小镇走上新“稻”路
小镇名片
代寺镇
位于富顺县东部,辖行政村11个、社区2个,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等。该镇为富顺县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已建成中稻+再生稻种植面积3.2万亩、高粱+再生高粱6000亩、稻渔种养示范基地1.2万亩,是全县优质粮食生产大镇,还建成再生稻博物馆、农业主题公园的农文旅观光精品路线,持续擦亮“再生稻之乡”金字招牌。
正值春耕时节,富顺县代寺镇草茂村村民谢勇来到镇上的智慧育秧中心察看秧苗。“今年计划播种1600亩水稻,用上智慧化育秧,每亩成本比传统育秧节约100元。”谢勇说。
代寺镇地处富顺县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从播种、收获到加工,再到参观研学,该镇已经建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走上由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升级的融合新“稻”路。
在智慧育秧中心,一盘盘秧盘通过机械传送带有序运送,每小时可产800盘秧苗,全年可培育各类粮食作物秧苗100万盘。“育秧周期可缩短10天,一个种植季能育苗2至3次。”代寺镇党委书记林利说。
科技不光在育秧环节显现。丰光村的稻粱大数据中心,依靠卫星遥感和物联设备,可实时掌握中稻、再生稻的生长情况,进行虫情、水情等监测。
“4月中旬还要大面积推广机插。”谢勇介绍,今年镇上改良了机插技术,将大面积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在春耕插秧时为头季稻机收留出作业走道,走道空行不插秧;收割时不碾压稻桩,留下稻桩蓄留再生稻。
走出智慧育秧中心,林利带着记者来到京东农场·富顺再生稻合作基地。“面前这块300亩的基地,安装了70台物联网设备,可实现‘餐桌溯源’。”京东集团西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富顺再生稻系列米产品在线上平台售卖,创下每斤单价近20元的销售纪录。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离不开人才。去年以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8名博士扎根李子村,持续开展上百个杂交水稻和低镉水稻相关试验,优选出“竹香米”等系列高产高抗、广适应性的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提升稻粱品质和品种培育水平。
代寺镇还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去年9月,全国首个再生稻专业博物馆——富顺再生稻博物馆在李子村投用,该镇依托农业主题公园、再生稻博物馆打造农文旅观光精品路线,已累计接待学校、研学团队30余个,游客超4万人。此外,代寺镇还与相关企业签订农耕研学框架协议,流转李子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土地10亩作为农耕实验基地,开展青少年观摩学习和研学活动。
据悉,代寺镇还计划打造消费品工业加工基地,引进再生稻精深加工企业,培育食品加工、中央厨房等企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行晓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