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基层联播

“梦里苗乡”奏响多元增收“协奏曲”

2024年03月01日16:2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大寨苗族乡的农民正在烟叶产业综合体内收获冬季萝卜。陈凯摄

初春时节,四川省古蔺县大寨苗族乡烟叶产业综合体内热闹非凡,农机耕地的轰鸣声夹杂着农民交谈的欢笑声,让空气中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息。

“老肖,去年的收入咋样,怕是钱包都装不下了哦!”大寨苗族乡大寨村二社农民罗永其趁着中途休息,在田间与邻居肖龙华闲聊了起来。

“去年气候好,一季烟叶卖了20来万元,烟后种的萝卜卖了2万多元,争取明年赶上你。”肖龙华笑着回应,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在大寨苗族乡,像肖龙华这样靠着种植烟叶和烟后蔬菜增收致富的农民还有不少。大寨作为古蔺县3个苗族乡之一,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被苗乡儿女们亲切赞为“梦里苗乡,宜居大寨”。当地靠着发展以烟叶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和苗乡特色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近年来,大寨乡着眼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坚持政府主导、烟草引导、企业参与,积极探索“烟叶+N”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政企协作共同奏响了“以烟稳粮、合理轮作、多元增收”的产业融合“协奏曲”,有效实现烟田增产、烟农增收。

“这些年,政府和烟草公司大力推广烟后作物促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农民群众也积极响应,但就是不知道该种什么,种了又担心不能卖个好价钱。”古蔺县烟草分公司大寨烟点点长高庆勇说。

2023年,大寨乡依托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探索把发展烟叶的“订单农业”模式推广到烟后作物,助力多元农产品坐上销售“直通车”,让农民们吃了“定心丸”,也开辟了增收致富新渠道。

“所谓‘订单生产’,就是政府牵头、烟草引导,提前联系有烟后蔬菜需求的企业,与农民签订种植协议,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有机互动,避免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随意性,也降低了市场风险。”高庆勇说。

有了销售渠道保障,农民们发展多元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仅仅一个冬季的劳作,就让当地近百名群众尝到了多元增收的甜头。据初步测算,在去年烟叶采摘结束后,大寨烟叶示范园区内共种植萝卜、菱角菜等烟后作物1400多亩,实现多元增收100余万元。

“往年交售完烟叶的农闲季节,我都会去县城打几个月临工贴补家用,现在好了,上半年种烟、下半年种菜,真正实现了全年家门口就业增收。”大寨村二社农民彭正理家冬季种植的30亩萝卜卖了2万多元,比往年出去打临工强不少。

大寨乡“烟叶+N”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也辐射带动了其他种烟乡镇的农业生产。以大寨为核心区域的古蔺县“烟草+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于2024年2月成功晋级为市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全市唯一一个以烟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总产值高达2.64亿元,烟叶、蔬菜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85亿元。

大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陶荣说,接下来还将大力推广“烟叶+N”多元增收模式,在美丽的“梦里苗乡”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陈凯、陈可)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