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城乡融合看县域 ▏连续16年获特等奖,这所学校致力打造农村高中标杆

2024年03月01日20:2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3月1日电 (赵祖乐)2月29日下午,为挖掘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城乡一盘棋”的锐进之道,由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城乡融合看县域——全媒主题调研三台行”调研采访团,来到了位于三台县芦溪镇的芦溪中学。该校以8成农村生源,实现75%本科上线率,连续16年获绵阳普通高中教育综合质量评价特等奖,成为了绵阳市农村高中的一柄标杆。

教育资源不协调,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难点之一。那么,芦溪中学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的?

芦溪中学。主办方供图

80%背后 是“让每一个农村娃娃有书可读”的兜底责任

县域因“有城有乡”的属性,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三台县,芦溪镇被称作“乡村里的都市、都市里的乡村”,在城乡融合中更具特殊性和典型性。

“我们这里毕业的学生,出路都很好。”芦溪中学办公室主任王仁安自信地介绍,这份自信来自于学校对教育质量的把控。“近3年,学校的本科上线人数都在1200人左右,今年更是接近1400人。”

据悉,芦溪中学在校学生近5000人,每个年级约1600名学生。这意味着近3年本科上线率约75%。这一数据,放在农村高中之中,成绩突出。

“在校生源中,来自镇上的不到20%,80%来自农村。”王仁安介绍,这与芦溪中学的定位有关,“芦溪中学是公办学校,在全县教育大盘中,具有兜底的责任,让每一个农村娃娃有书可读。”

多年来,芦溪中学形成全寄宿制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农村来的学生,父母一般在外务工,平时缺少家人陪伴和照料。”王仁安说,寄宿制解决了这一痛点,“老师给予父母般的陪伴效果,对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更有益。”另一方面,寄宿制还能节省学生的生活成本。王仁安说:“学校各项配套设施齐全,不仅有教学楼,还有足球场、电子阅览室、艺术中心、实验楼等,学生们能低成本享受丰富的课余生活。”

据统计,芦溪中学寄宿制生源占比超过90%,其中走读生不到100人。“寄宿”学校的不止是学生,还有教师。王仁安说:“学校为老师提供了公租房保障住宿。老师白天晚上全员坐班,随时为学生答疑,班主任更是早晚及课间操、早晚自习等全部到场。”

芦溪中学。人民网 赵祖乐摄

75%背后 是“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的不断拔高

让学生有书可读是基础,更重要地是,还要让学生们更好地读书。“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教育仍是最好的出路。”芦溪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任双全说,在有限的办学条件下,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注重在提升办学质量上下功夫,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去年暑期,芦溪中学校史馆建成。在校史馆内,可以看到了这所创建于1947年的中学70多年的奋进画卷——获得全国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其中,写满一面墙的“自强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引起采访团一行的注意。王仁安介绍,这套课程体系是芦溪中学将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机融入到学校活动之中所构建的。“这套课程体系开发了78门特色校本课程,能充分满足学生选课需要。其中《麦冬研究所》《诗韵舞流年》《红楼梦探微》《排球小将养成手册》《校园足球先锋》《未来科技发烧友》等31门校本课程,开设稳定,效果较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重塑城乡教育生态,经费保障是关键。据了解,4年前,三台县在政府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承诺拿出7000万元打造乡镇优质高中。其中,2021年至2023年累计完成投入6339万元,对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2024年,县教体局还将投入600万元改建学校第二运动场。目前,三台县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数字化建设省内领先,为高考改革、特色办学等提供了更大支撑。

近期,芦溪中学刚完成省一级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芦溪中学体育场的阶梯上,有着“31.27°N,104.88E”字样。任双全说,这组数字是学校的坐标,寓意着这些农村的孩子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责编:章华维、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