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新春走基层 | 战旗村里话振兴

人民网 李平 彭茜 赵祖乐
2024年02月06日09:4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冬尽春将至,蓉城年味浓。近日,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里张灯结彩,很是热闹。宽敞整洁的柏油路纵横交错,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乡村十八坊”游客如织。

古色古香的“乡村十八坊”游客如织。人民网 王凡摄

“乡村十八坊”游客如织。人民网 王凡摄

走进位于“乡村十八坊”的唐昌布鞋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满货架的精美布鞋,往里走就是布鞋制作区,不少游客簇拥在工人面前,饶有兴趣地询问着布鞋的制作技艺。工人们一边忙着剪帮、纳底,一边耐心地为游客解答。

赖淑芳是唐昌布鞋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过去几年里,她的生活以及唐昌布鞋坊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今,在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唐昌布鞋坊,可以集中完成布鞋的制作、展示、销售和体验,不仅吸引了大量村民来学习布鞋制作技艺,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唐昌布鞋坊内的工人正在赶制布鞋。人民网 王凡摄

唐昌布鞋坊内的工人正在赶制布鞋。人民网 王凡摄

“春节马上就到了,来我们村旅游的人多了不少,我们也就更忙了。现在购买布鞋的途径变多了,大家不仅可以从店里买,还可以在网上买。很多游客回去后,还会介绍亲戚朋友来买,内蒙古、新疆、海南这些地方的人都有。”赖淑芳说,布鞋的销量越来越好,生活也更加有奔头了,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紧挨唐昌布鞋坊的酱油坊内,一个个酱缸整齐摆放,工人们不时地将酱缸打开进行翻晒,浓浓的香气扑面而来。

前几年,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从事印刷、销售工作的刘畅回家乡战旗村探亲时,听说村里要打造“乡村十八坊”,颇有兴趣,便决定留下来开一家酱油坊。然而,刘畅和合作伙伴估算后发现,开酱油坊光买豆子、置酱缸,就得投入60多万元,而自有资金只有20万元,于是打起了退堂鼓。听到消息后,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连忙协调,帮他们争取到银行贷款,这才成功开起了酱油坊。

在酱油坊忙碌的刘畅。人民网 王凡摄

在酱油坊忙碌的刘畅。人民网 王凡摄

“春节前后这段时间是我们的销售旺季,人特别多。刚刚就有几位顾客专门开车过来,买了很多瓶手工酿制酱油,他们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来我这里打酱油。”刘畅说,“这段时间,每天差不多可以卖到100瓶,销售额能达到2000块钱。”

当被问及未来有何打算,刘畅坦言,现阶段通过线下和线上方式购买酱油的顾客基本都来自周边的都江堰、彭州、崇州等地,下一步,想把自家酱油坊的规模扩大,把名声打出去,“让更远地方的人尝到我们的酱油,也希望借此能够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作贡献。”

开发新的消费场景,是战旗村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之一。近年来,“乡村十八坊”、第五季·香境商业街、天府农耕博物馆、壹里老街、天府战旗酒店等等这些场景让游客们有了更多消费选择,也让村民们有了致富的新思路。

航拍战旗村。郫都融媒供图

航拍战旗村。郫都融媒供图

“这几年,我们探索出了‘组织引领、改革赋能、多元参与、共富共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实现了集体经济增值、农业增产、村民增收。2023年村集体资产11658万元,集体总收入68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88万元。”高德敏介绍,过去一年,村里大力发展新经济,牵头整合了村内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生产、文化旅游企业9家,组建战旗村企业管理集团,拓展线上业务,开发“战旗村”品牌产品60多项,促进农副、文旅产品销售额增长20%。同时,他们还开展了“2.12战旗幸福乡村节”“七夕文化节”等文旅活动,打造“乡村集市”新消费场景,接待北京、河南、浙江等各地党政团及培训班2000余个、6万余人次。“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2023年来我们村旅游的人数有116万左右,旅游收入达4600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除了大力发展以有机蔬菜、农副产品加工、郫县豆瓣、食用菌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和以“乡村十八坊”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战旗村还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了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战旗村发展起来了,我们想把战旗村乡村发展的理念推广出去,这也是我们学院的校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含义。”高德敏表示,筹建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是为了打造立足成都、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乡村振兴教育基地、新农人学习成长基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交流、示范、推广基地。如今,这里已成为接地气、有特色、具实效的乡村振兴人才实训教育典范。

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人民网 王凡摄

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人民网 王凡摄

2020年,战旗村与附近的金星村合并。合并后,村子面积扩大了,人口变多了,发展任务也更加繁重。

“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村庄,村庄发展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我们要让战旗村的新村民,也像老村民那样改变生产生活面貌。”这是高德敏的口头禅。在新的任务面前,战旗村党委制定了包括乡村形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全新发展规划,紧紧抓住集体经济这个核心,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新老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郫都区崇宁小学美术教师欧可洪一直居住在原来的金星村,成为战旗村新村民后的这几年,身边发生的变化都被他看在了眼里,“个人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村容村貌变得更好了。还有就是大家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说到自己是战旗村的人,就有一种自豪感,变得非常自信。”

正如欧可洪说的那样,漫步战旗村大街小巷,在钢筋水泥的现代感下,乡村田园的野趣也触手可及——川西民居风格的独栋院落鳞次栉比,每栋都配建有车库,院子里几乎都种着花草或时令蔬菜,“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在这里被生动演绎。

“未来战旗村还要整合资源,做好村庄规划与片区规划,通过村民居住环境改善计划、人才聚集计划、村民增收计划、村庄治理计划等一揽子工作,让新老战旗人获得更多实惠。”面对记者,高德敏道出了所有战旗村人的共同心愿,“让战旗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让村民脸上笑容更多、日子更好,让战旗村的旗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高飘扬。”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