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新春走基层 | 蒋维明:让映秀茶香飘海外 讲好汶川故事

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 朱虹
2024年02月04日09:0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今年大概统计了一下茶叶加金银花的收入,我们整村老百姓收入已经达到60万元,大家越干越有劲。”盘算着一年的收益,黄家院村村民吴茂喜笑颜开。

黄家院村坐落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这里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如今,山里的“荒荒茶”变成了致富茶,野生金银花成了致富花。

航拍映秀镇。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摄.jpg

航拍映秀镇。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摄

讲起这个变化,就离不开西路边茶非遗技艺的传承人蒋维明。2012年,蒋维明受汶川县政府邀请,到汶川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边茶(藏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恢复失传已久的技艺,创办了“茶祥子”制茶坊。

正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的蒋维明。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蒋维明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随着西路边茶技艺的恢复,蒋维明开始向当地村民收购“荒荒茶”,带动了汶川县的茶叶种植。从映秀镇到临近的水磨镇、漩口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恢复茶叶种植。蒋维明收购“荒荒茶”,11年时间累积为茶农增收800余万元。

生态本底 助农增收致富

黄家院村位于映秀高半山区,云雾缭绕,雨量充足,一眼望去,满眼翠绿,生机勃勃。

“这一片茶树和金银花生长非常好,杂草被控制了,地上生长的苔藓保住了水分和有机物。通风通光,虫害就少。”蒋维明站在黄家院村的茶园内,指着茶树向吴茂说。

2016年正在晒春茶“茶祥子”制茶坊。受访者供图

2016年正在晒春茶的“茶祥子”制茶坊。受访者供图

“老乡们在山上种的是‘荒荒茶’和野生金银花,我每次来都要抓好‘三害一品’。‘三害’是指农药、除草剂、化肥,‘一品’就是坚持种植本地的野生金银花品种。”蒋维明在黄家院村调研时,发现当地金银花花蕊长度几乎是其他地方金银花的两倍,是制作金银花茶的上乘原料。他动员村民发展金银花产业,指导他们科学种植、生产。

“要感谢蒋老师,因为他收的茶叶和金银花比市场价高几倍。”吴茂说,2022年黄家院村村民共赚了50多万元,2023年增加到了60多万元,茶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一有时间,蒋维明会指点店里的学徒,帮他们提升手艺。蒋维明和徒弟马德建在晒茶时讲,“非遗传承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带出一批人才。所以我们要把农民变农工、农工变技工、技工变教练,最后变成非遗传承人。”

蒋维明和徒弟马德建正在交流。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蒋维明和徒弟马德建正在交流。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如今,蒋维明带领的非遗传习团队中有当地村民,也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映秀镇渔子溪村村民马德建就是其中之一。马德建22岁进入“茶祥子”映秀制茶坊,已经在茶坊工作了8年,熟练掌握了拼配、发酵、蒸制、烘焙等西路边茶制作工艺,又在蒋维明的指导下学会了用数字化设备完成制茶流程。

做成名牌 茶香名扬四方

从2012年至今,连续11年,“茶祥子”制茶坊从不关门,免费为游客、群众熬茶喝,同时提供休闲、聊天、看书、喝茶的场地。每日,茶廊醇茶飘香,门庭笑语不断,这里被称为“映秀人的会客厅”。

游客正在购买茶叶。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游客正在购买茶叶。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经过11年时间,‘茶祥子’制茶坊打造出‘大土司’黑茶品牌,还发展了‘盛世公主’‘甘露之海’2个黄茶核心品牌。”蒋维明说,西路边茶已远销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

在创造这些品牌的过程中,蒋维明下了不少功夫。“茶祥子”制茶坊围绕核心品牌,建立了一整套的从茶山到制作再到消费的全过程管理。

据了解,多年来,蒋维明与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改进、创新。他利用超高温蒸汽发生设备,将蒸茶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缩短为7秒,最大限度减少蒸制过程中茶叶营养和味道的损失。在茶叶紧压环节,用食品级和医用级的不锈钢材料替换传统的木器、石器等,既便于清洁,又能保证食品卫生安全达到国际标准。

“茶祥子”制茶坊员工正在包装茶叶。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茶祥子”制茶坊员工正在包装茶叶。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蒋维明去年底在映秀镇打造的“地球茶仓”将正式投入运营。“地球茶仓”包括了汉、羌、藏3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用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方式呈现新的茶文化空间。

“‘地球茶仓’不仅宣扬川茶文化,更致力于推广藏文化、羌文化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蒋维明说,想通过茶,讲好汶川故事、阿坝故事,讲好熊猫故乡的生态故事,讲好独特的、不同民族的人文精神故事。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