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2024年02月04日16:5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两地在政务、金融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愈发紧密,成渝双城一体化发展与经济圈共建的实践和成果也备受各方瞩目。

近日,“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项目被商务部评为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该项目是在海关总署、建设银行总行指导下,由成都海关、重庆海关联合建行四川省分行、重庆市分行共同推出的电子口岸跨关区创新项目,作为全国海关第一项跨关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举措,对构建川渝两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助推广大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产生积极作用。

所谓“关银一Key通”,是指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建设银行为进一步便利企业口岸通关而合作开展的创新服务。其推出的“共享盾”,采用“一KEY双证”技术打造二合一共享介质,同时具备电子口岸卡及建设银行网银盾功能。用户既可登录“中国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海关渠道,也可登录建设银行网上银行、“跨境e+”等平台,极大方便了企业办理各项海关业务及电子银行业务。而“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项目,则让川渝两地海关数据分中心实现权限互认、业务互通,两地企业可在对方关区制卡网点或代办点办理电子口岸身份认证卡,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这一模式目前已获得海关总署自贸创新举措备案,成功入选“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被海关总署评为全国海关“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百佳项目”,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之一面向全国推广。

“随着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快发展,区内企业对增加电子口岸入网业务办理点、跨区域办理相关业务等诉求日益增多。”成都海关相关人士介绍,“关银一Key通”川渝通办集成化改革项目主要具有3项实践成果:

一是实现了“四川+重庆”跨关区就近办。打破了企业只能在当地数据分中心办理入网等电子口岸卡相关业务、不能跨区域办理的限制,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川渝两地企业可在本地办理“共享盾”,也可根据需要在川渝地区异地就近办理电子口岸业务,突破了地域限制,为川渝地区跨区域经营进出口业务企业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跨境贸易便利化。

二是实现了“海关+银行”跨窗口多点办。自2021年四季度实施以来,川渝两地已设置40个受理点,为新入网企业免费配发“共享盾”,异地办理相关业务的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显著优化进出口企业手续办理流程,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三是实现了“政务+金融”跨领域一站办。创新引入银行协助办理电子口岸卡,“一站式”满足企业电子口岸入网+线上金融的综合业务需求,电子口岸业务办理集成度和便捷度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底,已为企业办理业务2.4万余次,为异地办理相关业务的企业显著节约业务办理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密切了企业跨区域经济往来,进一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建行四川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人员表示,这项合作充分发挥了建行的网点服务优势。“我们积极规划‘关银一key通’代办点布局,目前四川省内已有成都、 绵阳、宜宾等11个城市开通了代办点,累计服务客户2800余户,近期还有多个网点完成了前期培训及资料准备,即将申报成为新代办点。此外,我们积极运用总行相关政策,为办理‘关银一key通’的客户在外汇转账、汇款、结售汇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任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新机遇。建行四川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进一步加大与海关等职能部门全方位合作,发挥金融科技和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优势,为营造便捷高效的口岸环境、助力川企‘走出去’贡献更多金融力量。”(郭少圳、林卫)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