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释放“大能量”
聚焦关键领域 政协委员畅谈高质量发展高频词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转化为经济发展“结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突出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把牢城市发展脉络中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这些正是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期间,大家围绕这些高频词畅所欲言。
关键词:绿色发展
智慧绿色农机助力“天府粮仓”建设
“天府粮仓”不仅关乎粮食安全问题,也影响着成都绿色低碳发展进程,更与成都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紧密关联。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会研究室负责人张盼长期关注“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建设,此次带来了以智慧绿色农机助力“天府粮仓”建设的提案。
“太振奋了!施小琳书记在联组会上的发言让我对‘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建设信心倍增。”在张盼看来,随着“天府粮仓”建设纵深推进,应该大力推进智慧绿色农机装备行业发展,提高市场对智慧绿色农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推动农机迭代发展。
智慧绿色农机的提档升级也离不开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智能导航、无人驾驶技术、农业机器人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普及应用。”张盼认为,可以在全国率先建立市级新型农机社会化数据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订单式服务,实现农机作业服务与市场需求及时精准匹配,为农机的智能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科技创新
校企合作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我比较关注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相关的内容。”正准备赶去参加另一场会议的市政协委员、成都奔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晓静停下脚步,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提案。
科研课题是产出和转化的基础,驱动校企合作落地转化尤为重要。对此,她建议设立科技成果孵化基金与机制,驱动高校合作意愿,对创新合作给予政策绩效支撑,在高校设立转化奖励基金。鼓励高校专家到企业兼职,切实落地转化。
“希望可以优化地校创新合作转化政策,消除创新合作政策壁垒和完善创新落地实验相关法律体系,更好护航创新成果转化。”何晓静表示,可以建立科技成果与企业间链接式网站,进一步深入了解需求,切实推动合作落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以展促业
以会展业为“平台”释放经济活力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优化营商环境则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对市政协委员黄小竹而言,“平台”一词至关重要。
“正如施小琳书记在联组会上的发言,我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业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合作与展示平台,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黄小竹提道,近年来,成都会展业聚焦全市8个产业生态圈和28条重点产业链进行招引、策划展会项目,重点围绕现代商贸、金融业、大数据等成都产业特色实施“以展促产”行动。
未来成都如何依托会展业实现产业的更快更稳发展?对此,黄小竹建议,通过已出台的《成都市会展产业建圈强链十大行动》《成都市会展产业建圈强链招强争优补链行动计划》等政策引导,成都应加强产业部门与会展部门、行业协会在展会项目招引、优质产业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联动,通过展会平台引聚重大产业项目,扶持培育成都市重点会展企业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城乡融合
“乡青”生态带来新机遇
城乡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在城市与乡村的资源互通中,人才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更加突出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市政协委员何梅表示,青年为城市建设输送活力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机遇。
何梅建议,推动城乡融合要进一步优化青年友好的城乡规划顶层设计,创塑“乡青”生态,将青年纳入“城乡一盘棋”中,从顶层设计上增强乡村对青年的吸引力,推动青年力量与乡村需求衔接匹配。(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魏捷仪 王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