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丨2023年成都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 、6.9%

人民网成都2月1日电 (记者朱虹、王洪江)今日,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凤朝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王凤朝说,2023年成都坚持优势互补、高效联动,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双核联建深入开展。全面落实川渝党政联席会议部署,成功举办双核联动联建第二次会议,第一批合作事项完成22项,新签署住房公积金、检验检测等7个合作协议,制定实施服务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10条措施。产业协作更加紧密,文旅、 体育产业加速协同发展,共建“智行走廊”示范道路648 公里,联合开展全国首个跨区域外债便利化试点,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地区)正式授牌,生物创新券实现跨区域共享共用,中欧班列(成渝)综合运行指标位居全国首位。
同时,服务共享更加高效,推动成立公共图书馆、美术馆联盟,311项 “川渝通办”事项和39项便捷生活行动深入实施,高校、优质中小学等结对合作增至166对,异地就医结算人次增长66%。人员往来更加便利,成渝中线高铁等直连直通项目加快建设,成渝客专日均客流量18.2万人次、超过2019年水平,“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互送旅客超50万人次,成渝“一家亲”心手相连、情谊更深。
王凤朝介绍,2023年成都市在省域协作全面加强。成都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283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面完成,轨道交通资阳线全线贯通,跨市公交线路增至15条,“同城化无差别”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新增75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构增至154家,成德、成眉、成资协同创新中心高效运行,跨市域协作配套企业增至1551家,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78万亿元。服务五区共兴扎实有效,成自宜高铁、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建成通车,成都·广安生物医药产业协作研发基地开园运营。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化,397个帮扶阿坝州、甘孜州项目扎实推进,成阿、成甘工业园区实现产值424亿元。
2023年,成都市市域协同创新突破。区(市)县结对联动全面启动,成蒲等铁路公交化列车加密运行,《四川天府新区条例》正式出台,成都东部新区连续3年位居全国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第1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连续4年排名全国同类第1位。城市功能布局优化,“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加快建设,片区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完成,875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首批442个基本功能扩容下沉项目启动实施,完成年度投资超12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7公里,新增4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 7%、6. 9%,四川乡村振兴职业学院签约落地,获评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优秀等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