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联组会聚焦“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硬实力” 填补“软落差”

2024年01月24日08:10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提升“硬实力” 填补“软落差”

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何推动这项关乎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点任务走深走实,是今年省两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

1月23日上午,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联组会上,来自多个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围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言献策。“多举措强化县城产业支撑”“深入实施农村能源革命”“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品质中心镇”……大家立足工作领域、结合调研思考,抓住提升县域发展“硬实力”、填补城乡发展“软落差”这个关键,为四川城乡融合发展建诤言、出实招。

深化改革 做强县城

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让县城关键支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如何做强县城产业支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省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会常委、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友平认为,必须推动县城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一县一主业”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成都都市圈+省域经济副中心+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的现代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域协调联动,推进县域内产业协同、功能整合、空间重构。

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多体现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软落差”,这是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打通的关口。在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会常委、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慕银平看来,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难点堵点。结合工作实际,他认为,供销社是新形势下推动县域经济蓄势提速的重要力量。紧扣全领域共建城乡空间、全过程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链条促进产业融合等,深化供销社改革,有利于助推我省县域城乡发展迈向更加平衡而充分的融合之路。

“尽快制定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清单。”省政协委员、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官建军提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层承担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来越重,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以行政审批权限为重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

统筹推进 分类施策

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我省县(市、区)数量多、类型丰富,县域城乡形态和发展阶段多有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为此,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宁分析提出三种不同类型县域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针对成都都市圈“外溢型”县域,要推动公共服务均衡高效配置,加快非核心功能向县域疏解、要素向县乡外溢;针对城市群“协作型”县域,要基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发挥支撑作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针对欠发达地区“特色型”县域,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城镇,加快县域城镇化和以城带乡。

“大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建议,引导乡村积极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非遗旅游等融合型新产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演出+旅游”“展览+旅游”“体育+旅游”等融合型新业态。

打通城与乡,中心镇的作用非常关键。“人才怎么到乡入村,中小企业怎么在乡镇发展起来,这都要做好‘打通’文章。”省政协委员、达州市政协主席胡杰对“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建设十分关注,她建议,强化人才支撑,省、市交流到县上的干部优先考虑安排到中心镇,根据中心镇发展需求,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抓好主体培育,设立中心镇产业发展基金,全力支持乡镇经营主体扩数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眉山市支部副主委、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包国容认为,做大做优地理标志产品,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品牌注册后被长期闲置,市场占有率和知晓度逐渐降低。”她建议将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对已获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统一建档管理、数据共享,开展长期有效的品牌规划和推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芸涵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