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强化家校社协同互动,合力共建高校体育思政

周建
2024年01月23日16:57 |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小字号

原标题:强化家校社协同互动,合力共建高校体育思政

  体育思政,作为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汇点,对于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备独特功能。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体育思政对全面育人的作用愈发凸显,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互动(以下简称“家校社”)正是构建体育思政体系的应有之义,通过对高校体育思政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强化协同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意涵以提升体育思政育人质效,从而为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体育思政的精神内核支撑。

  顶层设计,国家政策出台为家校社共建体育思政保驾护航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教育改革政策,不断推进家校社协同教育科学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教育共同体,激活全链条体育思政育人的“一池春水”,将体育思政打造成人才培养的铸魂工程。如《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都强调了健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家校社合力共建体育思政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一)家庭教育层面。为鼓励家庭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旨在强调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2021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

  (二)学校教育层面。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旨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体育教育工作相结合,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工作。2014年7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1年6月,教育部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三)社会教育层面。为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促进社会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参与,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旨在完善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机制。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2023年8月,教育部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时代内涵,深刻认识家校社共建体育思政的重要性

  在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道路上,体育思政,作为促进健康和提升思政素养的一项系统教育工程,出于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成长的发展要求,必须强调家校社三者的协同互动,从而为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体育思政的精神内核支撑,其时代内涵极为丰富。

  (一)家庭教育是奠定体育思政坚实基础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启于幼时,发于孩童时期,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深远影响,对其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应当重视培养子女的体育兴趣和习惯,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锻炼习惯。同时,父母也要注重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上好爱国主义教育家庭必须课,让他们在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学校教育是确保体育思政成效的主要阵地。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发挥体育思政育人作用具备特殊意义。相较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的组织管理更为科学高效,资源整合力度更强,表现出全面性和系统性两大特征。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因此,必须将体育思政纳入高校教学体系,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体育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

  (三)社会教育是营造体育思政氛围的重要补充。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大学生作为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成长发展与社会的体育氛围和文化环境互为补充。所以应该鼓励全社会参与到体育思政的建设工作中来,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充足的体育设施和资源,同时注重宣传体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创设浓厚的体育思政氛围,加强社会与家校之间的沟通,以构建家校社立体式协同育人新模式。

  提质增效,强化家校社共建体育思政的育人叠加效应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思政的育人功能,需要家校社齐抓共管、形成有机联动,进而实现各类资源的互联互通,强化其育人叠加效应,从而引导广大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和体育智慧。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一)家庭层面。一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二要转变教育方式和理念,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以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加强自身的思政学习,积极与学校沟通并建立定期的联系机制,及时交流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措施。这样不仅有助于更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还能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发展,让家庭成为孩子接受体育思政的首要基地。

  (二)学校层面。一要发挥体育高等院校的专业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体育教学中,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培养他们的榜样意识和励志精神;二要依托互联网数字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拓展思政教育的实践空间,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立体联动;三要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延伸至社会层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品格。

  (三)社会层面。一要主动为家校社共建体育思政提供更多资源和服务,以社区为单位组织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健身讲座、开放红色展览馆,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思政的育人作用;二要积极组建党员志愿者团队,发挥党员先锋带头示范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加强社会对体育思政的指导和支持,形成多主体互进互促的协同效应;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的舆论环境,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来加强体育思政内容建设,推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同时注重与受众的互动,积极回应他们的关切和问题,从而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成都体育学院 周建)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