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社会

男生被催眠后“麻了”? 真有催眠术?

专家:催眠是常见现象 可用于治疗

2024年01月08日08:11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小字号

原标题:专家:催眠是常见现象 可用于治疗

  近日,一则“男生被教授催眠后眼睛无神”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武汉一高校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催眠术”,被催眠的男生眼神呆滞,配合老师的指令,甚至连同学踩在自己身上也毫无反应。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一场“表演”,质疑真实性,也有人表示担忧,催眠术果真能让人如此“言听计从”的话,会不会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1月3日,记者采访到长期从事催眠治疗的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疼痛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孙根文进行了解读。

  记者:有网友质疑,视频中,老师先是对讲台上方的同学进行催眠,但转头就面向了台下的黄衣同学,认为是提前沟通的“托”,如何解释这一情况?

  孙根文:这段视频(展示)的是催眠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常见的催眠方式。

  每个人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不同,催眠敏感度越高的人越容易被催眠,受暗示的程度也更高。从视频上看,老师应该是在对所有同学进行集体催眠体验,只是选择了一位同学在台上做示范,后来老师观察到黄衣服男生受暗示的程度更高,所以转向选择了他。需要明确的是,平时大家所说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

  记者:视频展示的催眠表现是真实的吗?如何理解催眠?

  孙根文:将被催眠者引导到一定催眠深度时,通过催眠师的暗示指令,就可以出现视频中所展示的那些表现,还可以进行催眠治疗。

  催眠,其实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催眠或者体验被催眠,比如说,蹒跚学步的孩子不小心摔痛了,哭了,妈妈温柔地摸摸受伤的地方、吹吹气,说“没事、没事”,大部分孩子就真的觉得不痛了、不哭了,这就是催眠。

  记者:视频中,被催眠的黄衣男生为何感受不到同学踩在身上的重量?

  孙根文:在非催眠状态下,人们会对环境、对发生的事进行分析、评判,而在催眠状态下,进入潜意识层面,分析、评判明显减少,同时会高度接受催眠师给出的暗示指令。在视频中,老师对被催眠同学说“仅有几斤的重量”,同学当时就感受不到实际的重量。

  记者:在该段视频中,被催眠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服从性,有网友担心,这种“言听计从”会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

  孙根文:刚刚说到,进入催眠状态是需要被催眠者同意的。催眠也不是睡觉,被催眠者本身是清醒的,能够知道身边发生的一切,不是处于完全不受控制的状态。人体有自我保护的本能 ,哪怕是在深度催眠的状态下,这个本能依然存在。视频中,老师的指令是安全的,被催眠者才会愿意接受。如果指令是危险的,比如询问银行卡密码,或者让被催眠者去做危险、违法乱纪的事,被催眠者本能会抗拒,甚至会瞬间从催眠状态中“走出来”。

  记者:在临床上,催眠治疗通常应用于哪些疾病治疗?

  孙根文:催眠治疗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处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以及帮助睡眠,缓解疼痛等。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催眠展示或催眠治疗,需要催眠师有较高的功底和技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被催眠者采取保护性措施。例如在视频中,搭“人桥”前,老师反复确认了被催眠学生没有脊柱方面的问题,反复核实了安全性,才继续下一步。所以,只有科学理解及应用催眠,才能让催眠治疗更好地在临床上发挥作用。(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