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届“校家社”协同育人跨年大讲坛举行

12月28日,由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主办的成都市首届“校家社”协同育人跨年大讲坛在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举行。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崔昌宏,四川省教育厅校外教育监管处处长蔡存明,青羊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冉洁莹等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论坛以《校家社协同育人,提高青少年心理韧性》为主题,主要围绕如何共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心理韧性的教育合力,营造校、家、社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展开。
大讲坛现场。青羊区教育局供图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更加凸显。如何有效进行校家社合力育人路径的探索,推动校家社从“分离”迈向“共育”?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校家社”育人新生态?育人合力如何形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全面健康发展?
现场,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理事、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张皓,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乔治亚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首批国培项目专家游永恒,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成都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少儿电视委员会副主任陈岳3位专家从政策解读、经验交流、实践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校家社协同育人创新发展新路径,帮助家长形成正确认知、科学观念,了解提升青少年心理韧性的方法技巧,从而指导家长日常行为、教养方式,全面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付锦认为提高青少年心理韧性,包含复原+成长+获益三个维度,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一是营造“甜心派”校园氛围:学校的空间是育人育心的场域,因此校园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是“心理环创”;二是生成“恒温流动”课堂基调,坚持以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教育底层逻辑去设计课堂和活动,不管是课堂还是活动,教育的全部内容就是孩子的幸福生活;三是搭建“全景式”育心通道,面向草西全体家长,持续性开展不同纬度的序列化、主题式的家庭心理健康培育课堂。引进专家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的家长共育课堂;根据教育热点话题,或者直指心理健康共性现象、问题制定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的心理健康主题系列的共育学院讲座等等。
论坛上,青羊区暖心驿站的负责人牟韵竹分享了从关注到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问题高发,厌学和拒学的情况,对青羊区的部分社区进行了需求和痛点的收集,结合省市关于“重视未成年心理健康”的相关要求,建设青羊区第一家暖心驿站的经历。
嘉宾经验交流。青羊区教育局供图
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陈岳分享的主题是《笃志前行,虽远必达》。他认为提高青少年心理韧性,帮助孩子“立志”的重要性,并指出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以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时,家长还应该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不断前进,追求卓越。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将逐渐成长为有信念、有目标的人,并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游永恒教授以《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新思路》为题,从专业角度对全球儿童心理问题增多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成都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理事张皓分享的内容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据了解,此次论坛是成都市首届“校家社”协同育人跨年盛会,采用多种新颖的形式,包括名家讲座、圆桌会议、现场答疑,家长分享、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形式,线上+线下共同开展。他们提出了实用的建议和方法,为其他家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每一个参会的教育人、拓展视野、创新思维、赋予能力、提升幸福,助力推动中小学生心理的深入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刘子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