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满消费热力值
家门口买全球、老街道变商圈 明星成为“成都宣传大使”

今年,成都消费力升腾:一场成都大运会,特许专卖店营业额单日超10万元,随后,“车轮战式”的演唱会、球市热潮久久未散……
人气带来商机——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中秋国庆假期8天时间里,园区接待客流超63.25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64%,拉满消费热力值;12月12日,智利银鲑鱼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此外,还有泰国的柚子、印度的冰鲜石斑鱼、孟加拉国的黄鳝……成都人的餐桌,又多了数道美食。
商圈建设也有新场景、新期待:初步亮相的祠堂街,在成都市中心打造开放式艺术消费街区,观夏、Patagonia、木木美术馆等品牌陆续入驻。下一个网红打卡地直接被锁定;今年12月,锦江区建设国际一流商圈暨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发布会在成都集中签约了一批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约140亿元,目标建成千亿世界商圈。
从赛事引爆到场景升级、从一场场跨境电商对接会到“打造千亿世界商圈”,成都消费力热潮接连奔涌,消费亮点持续不断。
成都大运会的辐射力
演唱会扎堆、凤凰山看球火热 明星也“到此一游”
如果抛一个问题,一个人一年需要来几次成都?对于今年而言,也许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2023年以来,人们出行半径持续扩大,旅游、文体等多种业态融合的新场景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力引擎。从成都大运会开始,今年成都的关键词离不开“赛事”“球市”“演唱会”。上半场,成都大运会打头阵,门票收入、餐饮带动、文旅火热……一系列火爆现象使得赛事经济效益逐渐凸显。据预计,观众观赛以及直接带动购物、交通、住宿、餐饮等衍生消费超过10亿元。
借成都大运会东风,成都这座城话题不断、热度不减。当各类竞技运动将这座公园城市的体育氛围拉满时,“凤凰山看球”“为一场演唱会赴一座城”又成今年夏天成都最潮的生活方式。
成都看演唱会有多火?成都小伙小陈和三个朋友每人均准备两台手机,第一时间抢票,好不容易点进订票页面,却发现已经告罄。“其实我还想抢告五人的演唱会门票,一进去页面就没票了。像是薛之谦、许巍、郁可唯、蔡依林、张韶涵的演唱会,我都想去但都没有票了,好可惜!”小陈感叹。
今年11月,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及综合体育馆更为成都带来一场超级视听盛宴,首次实现“双馆同天开启”,迎来全年活动最密集、客流强度最高的时期。
随着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成都站在该场馆落幕,张学友连开9场演唱会带来的综合效应被网友称为“行走的GDP”——来自举办方和票务方统计数据显示,除了收获2.2亿票房,9场演唱会能带动酒店、餐饮、旅游、文创等周边产业,拉动综合收入突破4.3亿。从观众构成上看,成都观众占比约42.4%,四川省内其他市州观众占比约23.7%,而省外观众达到了约33.9%的占比,跨城观演的外地歌迷占比近6成,成为了周末消费的主力军。
随着跨城观看演出,外来观众的涌入不仅提振了周末经济,演出与周末消费结合的新业态,也进一步让成都消费更加多元,持续拉动本地消费,吸引游客跨城游玩。
去哪儿平台的数据显示,10月底到11月初成都演唱会“扎堆”期间,成都热门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1.4倍,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为酒店预订量增长最明显商圈前两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商圈热度看,演唱会举行期间的三个周末,成都春熙路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1.6倍、成都东站商圈同比2019年增长2.5倍。
连开演唱会的明星都避免不了“到此一游”,干脆成了“成都宣传大使”。陈奕迅在成都“上班”三天后,被网友们发现在成都连耍四天,到三星堆、双子塔、绿道等地来了一场Citywalk,直接开启“上三休四”的模式。
家门口的想象力
签约新项目、搭建新平台 在家门口买全球
“我们努力让全球生鲜产品在成都聚集。”智利银鲑鱼入境,双流航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信心更足。
事实上,成都也在为“全球产品在成都聚集”努力。
10月31日,进口商品供应链对接活动启动仪式暨进口肉类海鲜(水产)对接活动举行,现场发布进口肉类海鲜(水产)供应链市场机会清单手册,包含了24个供方企业、25个需方企业和8个服务企业结合实际的供需诉求。比如,四川能投物资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可以提供来自巴西、阿根廷、泰国、越南等地的牛肉、白糖、大豆、榴莲等产品;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需要来自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等地的牛板腱、猪后腿肉等产品。
11月3日,2023进口商品(水果)供应链对接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发布进口商品(水果)供应链市场机会清单,进口水果供应链企业、贸易企业、平台企业、加工企业、大型商超等齐聚一堂,面对面寻求合作机遇。
11月28日,2023进口商品(宠物)供应链对接活动上,行业协会有关人员十分激动:“成都有了双国际机场和中欧班列的运输条件,供应链企业纷纷开始布局增加宠物产品进口渠道,有政府给予好的政策,我们行业的企业也正在整合资源、深挖渠道,共同发掘市场潜力、打造良好的市场。”
人气带来商气,成都的消费大市场也带来更多“朋友圈”。
9月,“滴灌通”成都中心正式落地。推介会上,滴灌通中国西区总经理、高级副总裁张毅鹏语气中充满信心:“我们总部在香港,将以成都为投资根据地,辐射西部地区。”
为什么选择成都?在张毅鹏看来,作为连接国际大资本和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台,滴灌通投资是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消费行业,这与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愿景不谋而合。“我们在成都已经投资了3000余家门店,覆盖餐饮、零售等新消费领域,这足以印证,蓉港新消费投资合作具有非常大的空间,也期待有更多相关企业走进成都。”
今年6月28日,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伯纳德·阿尔诺)现身成都,先后巡视了旗下品牌在成都SKP、成都IFS、成都太古里的零售门店,在其背后,正是LV在成都“大动作”不断,多个国际品牌相继在成都开出首店。
商圈的新动力
文创园区“上新”
老街道被“唤醒”
打造青年消费社交聚能场
消费新场景催生新需求,当老商圈搭载新业态,越来越多的消费新场景被“解锁”,产生新动力,让消费热力升腾。
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上半年举办展览、音乐、时尚走秀等活动达483场次,平均每天3场。接待量超400万人次。小红书上,东郊记忆各类话题的活动等,获得超过1亿的曝光量,是成都商业项目顶流般的存在。
今年上半年,东郊记忆新开了109家店铺,拥有Livehouse、艺术展览、创意文创、主题餐饮等年轻潮流业态。园区通过加入艺术装置、展览、市集、沙龙等不同形式的公共性场景,不断刷新年轻人每次前来的体验感,成为杉板桥商圈升级焕新的核心引爆点。
和东郊记忆开店速度有得一拼的还有祠堂街。9月15日,祠堂街艺术社区焕新归来。行走在祠堂街,茂盛的梧桐树林立,作为一条具有年代风情的百年老街,其定名的时间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目前祠堂街艺术社区一期已拥有1家全球首店及众多西南首店。
而另一条老街——春台市锦街区人头攒动,从前闹市中心的一片空地,现在成为了多家潮牌西南首店的聚集地。
12月12日,成都锦江区建设国际一流商圈暨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发布会在成都举行。锦江区相关负责人提到,春熙路时尚商圈瞄准国际一流商圈,明确了到2025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建成千亿世界商圈,日客流量达到百万,活化焕新十万平方米人文历史空间,引入千家国际品牌,打造百条漫游街巷,培育十大洲级销冠。会议集中签约了洲际VOCO四川首店、西琳姑娘西南总部等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约140亿元。
今年以来,春熙路商圈已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四川首批高品质示范步行街、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等。截至2023年10月,春熙路商圈来客超1.1亿人次,同比增长30%,营业额890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同比增长10%。
成都的玩法层出不穷——以节兴市,玩法万象。成都还联合热门商圈打造富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消费新场景,形成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
11月24日,都市夜间经济生活季启动仪式在成都市武侯区音乐坊九眼桥酒吧街正式开启。期间,一场盛大的潮玩Party成都“新十二月市”武侯“对酒当歌集”酒文化主题市集也在此与人们如期相遇。
武侯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联动各大商业综合体、特色街区、餐饮娱乐及特色餐饮、潮玩文创、电音娱乐、户外运动、零售品牌共同推出的系列活动,意在让武侯的夜晚更“亮”、人气商气更“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舒“畅”。
在刚落幕的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成都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庞大消费市场的潜力,为城市的经济和商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市民幸福生活带来更多想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