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四川: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人民网记者 王波
2023年11月29日11:4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花果林木之间,一排排高颜值“小洋楼”错落有致、窗明几净,一条条整洁的村道纵横交错、宽敞平直,村民们悠然地享受着农闲时光,游客们自在地感受着田园美景……走进四川省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意油然而生,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图为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 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图为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省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8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个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65.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5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四川坚持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大家都很自觉,从来不会乱扔垃圾,不仅如此,我们还相互主动帮忙,看见谁门前有垃圾,你把我捡捡,我帮你扫扫,大家一起维持村子的整洁干净。”在自家小楼前,东风村村民王强告诉记者,维护村子形象,保护村子环境,已经成了村民们的共识。

图为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 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图为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推行基层治理‘四集中’促进乡村和美。”村党委书记肖国贵介绍,村子的和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把垃圾污水集中治理,实现农户生活垃圾自产自清;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实现连续5年零上访;群众事务集中代办,实现服务零距离、办事不出村;移风易俗集中倡导,带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风貌独特的美丽乡村,离不开统一的规划。“这聚居区是‘红苑’,另外一边即将竣工交付的是‘蓝苑’。”肖国贵说,近年来,东风村通过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统一代建,布局建设农村住房、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盘活利用废弃鸭舍、鱼塘,打造乡野农家乐,逐步建成如今生态宜居的美丽村落。

在“三统一”促生活“宜居”的同时,东风村还推行“两个适度”,在产业发展上促“宜业”。该村坚持“产业规模化适度、经营集约化适度”,以坚持“山上种茶、茶林间种、山下种粮、稻药轮作”思路,引进12个经营业主规模化发展水稻、茶叶、苗木7000余亩,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5个、专合组织7个。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1万元。

图为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图为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茂竹夹道,溪水灿灿,穿过乡间小道,茂林修竹之中,川西林盘小院中,暖阳如炬,游人如织。

“不大拆大建、不挖山填塘、不过度设计、不冒进求洋,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保留原住房、尊重原产权、使用原材料。”在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镇长张力介绍村子的发展时说,“我们坚持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建设,把川西林盘这种宜居地域性小气候和自养生态系统保留下来,解决老旧林盘公共设施配套落后、生态保护修复无章可循等问题。”

近年来,竹艺村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做文章,实施“三个有机更新”,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进村庄,竹编工艺已然融入村落建设、村民生活。游客李先生感慨:“这里的房屋,感觉是竹子编出来的。”

竹艺村坚持“五原”目标,保留原生态、留下原住民、保留原住房、尊重原产权、使用原材料,同时实施清院落、理沟渠、补景观、改厨卫、拆违建、通水电“六项”基础提升,实现98%的民房院落有机更新。

发展离不开产业。为推动产业融合、业态有机更新,集体经济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入股经营、租赁经营、物业经营、联合开发6种模式开发“竹经济”,盘活利用集体建设用地52亩,折资入股780万元,引进14家市场主体带动172户农户发展民宿、文创等新业态。今年1-10月接待105万游客,收入4238万元,同比增长27%。

竹艺村竹编老手艺 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竹艺村竹编老手艺。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

同时,村子实施“党建引领、两会共治”,产业党支部收集需求分类派单;片区管委会调解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会规划产业、招引项目、培育市场。今年矛盾纠纷同比下降56%,市场投资同比增长78%。

如今,林盘焕然一新,竹编老手艺迎来新生机。竹艺村开始发展竹编、乡村旅游产业,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73.86万元。

当前,四川省正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幅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振兴画卷丹青妙笔,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三农”力量。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