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小城之春》上映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川影举办

著名导演费穆的电影《小城之春》,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审美巅峰之作。从1948年到2023年,历经75载岁月洗礼,成为亚洲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
经典影片《小城之春》上映75周年学术研讨会。川影供图
11月9日至1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川影)、四川省文艺评论实践(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基地承办的经典影片《小城之春》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川影举行。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一大批中国电影领域的专业人士、知名学者。
向大师致敬
研讨会开幕式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主持。会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影片在传统文化、审美艺术和社会层面的意义展开了深入讨论。
专家学者们就《小城之春》的导演手法、叙事结构以及影片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分析了费穆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以及他对亚洲电影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突出贡献。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在致辞中谈到,电影《小城之春》是中国电影艺术民族化的典范,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电影中对于艺术的探讨和艺术本身的魅力,都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衰减。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大力弘扬中国电影的民族传统、中国电影艺术理念的现代化表现,以及中国人在时代风雨之中仍然延续的思想情感,以此来表达对这部经典电影和导演费穆的崇高敬意。
参会人员合影。川影供图
川影校长罗共和教授在致辞中介绍,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资深专家学者,共同分享费穆导演的电影成果、分析电影思想、借鉴艺术手法。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们就影片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罗思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山以《〈小城之春〉与东方现代电影》为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磊磊教授以《〈小城之春〉的诗性道德》为题,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陈犀禾教授以《〈小城之春〉和上海电影传统》为题,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戏剧学院厉震林教授以《〈小城之春〉的表演史学》为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以《微动波澜 情动于中:透析时代人情世故的影像精华》为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王海洲以《〈小城之春〉与中国文化传统》为题,西南大学二级教授、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副会长虞吉以《〈小城之春〉密码:“写意性‘借一化’原则”的银幕践行》为题,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骆平以《中国电影:从〈小城之春〉到〈城南旧事〉》为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戏剧与影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带头人王晖以《思想冲击、情感慰藉和艺术浸染——再观〈小城之春〉》为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燕教授以《〈小城之春〉与香港电影》为题,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罗思教授以《〈小城之春〉——意境之中,叙事之外》为题,对电影中的人物心理描绘、情感表达,以及导演对于社会变革的敏锐洞察进行了精彩解读。
研讨会最后,周星教授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小城之春》作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一,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更对当代电影制作和导演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向经典致敬
电影《小城之春》特别放映活动。川影供图
11月9日晚,电影《小城之春》特别放映活动在川影安仁校区贡院大剧院举行。
随着影片的播放,现场的观众仿佛被拉回到75年前的一个旧梦,沉浸在影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主题之中。导演费穆欲说还休的讲述手法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观影结束后,现场抽取了30位幸运观众,送出电影《小城之春》75周年纪念款笔记本、帆布包、纪念徽章等精美文创周边产品。
《小城之春》电影海报。川影供图
据介绍,电影《小城之春》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一部著名的文艺剧情片,作品中充满了东方的含蓄审美与情调。电影于1948年首次上映以来备受赞誉,因其深刻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闻名,它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文化和人性的多样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诞生至今,引发了电影领域和学术领域从未间断的研究和讨论。
1995年,该影片被评选为中国电影90年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2005年,被金像奖评为百年百大电影第一名。导演凭借自身高明的审美,使得影片每一帧画面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诗意呈现,《小城之春》也被誉为代表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典范之作。
在电影的世界里,经典永不被遗忘。正如《小城之春》,跨越时间和历史,在胶片里永远情生意动。人们向经典致敬,更从经典作品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用影像表达和传承中华文化最深层的价值追求和时代梦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