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社会

科技赋能 蓝领工人有了“求职小助手”

2023年10月31日07:38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科技赋能 蓝领工人有了“求职小助手”

  你是否记得这样的场景:在桥头、路边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上,务工人员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地“趴活”。一旦有雇主过来,便会一拥而上。他们大多从事搬运工、泥瓦工、电工、焊工、油漆工等工作,做短期或日结的零散杂活。

  国家统计局于2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9562万人,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群体占比从5年前的21.3%上升到了27.3%。

  大数据时代,在务工人员就业这一细分领域,如何能改变方式,又有哪些“狠活儿”呢?

  把桥墩下的劳务市场“搬”上网

  “鱼泡网App的界面有点‘土’。”10月25日,记者来到成都鱼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鱼泡科技)。这一应用,通过人工智能促成了8亿多次务工人员面试。记者正好奇它是如何做到时,却被页面上加粗的字体所吸引——这“浓眉大眼”像黑板报一样的设计风格,在科技产品中实属少见。

  鱼泡科技的工作人员李帆解释,当前鱼泡网App的注册用户超6600万。其中,50岁以上的农村务工人员占比超七成。“为了适应用户的阅读习惯,团队把App上关键信息的字体做了不同程度的放大。”

  “当前,鱼泡网App的日活跃用户有300多万人。他们不用再风吹日晒地去路边等雇主,只需简单填写岗位期待,上传一段自我介绍短视频,便可被算法精准地推荐给雇主。”李帆补充道,用户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就像逛超市一样来寻找合适的工作。

  刚从江苏务工回到浙江的邹先生告诉记者,从事焊工17年来,先后经历了在路边等工作到在App上找工作的方式变化,并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没想到这次鱼泡网App推荐的外省岗位性价比这么高,现在连求职格局都打开了。”

  “求职小助手”有哪些“黑科技”助力?

  “去江苏这3个月赚了近两万元,但成本只花了3元。”邹先生说,在鱼泡网App上注册用户、发布信息、搜索岗位都是免费的。只有在与雇主联系时,每打一个电话,系统会扣1个积分,也就是花费1元钱。

  鱼泡科技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徐飏介绍,在系统中搭建的多个不同类型的算法、功能,就像有个小助手一样,帮用户在海量数据中筛选岗位。通常平均打7个电话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那么,招聘应用作为“求职小助手”的背后,有哪些“黑科技”助力呢?

  借助算法提高人岗匹配的精准度。徐飏说,目前鱼泡网App服务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涵盖建筑、装修、物流及生活服务等基础劳务行业,日均在招岗位83万个。“面对如此庞杂的数据,只有通过综合分析岗位要求、用户偏好等数据,才能向用户和雇主精准推送信息,进而提升撮合的成功率。”

  提升系统对行业专业术语、方言的识别能力。鱼泡网App的不少用户并不擅长用规范术语来准确描述岗位需求,于是团队开发了蓝领行业的语言识别算法。例如,广东用户输入“扇灰”,同样可以搜索到“腻子/大白/墙漆”岗位。再如,川、渝、鄂、湘、鲁、豫等地的用户在语音输入时可以直接讲当地话。

  针对大龄农村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应用法律武器的能力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鱼泡网App还上线了电子“记工记账”功能、为务工人员考勤打卡定时定位的“水印相机”功能,以及可以快速填写的“电子合同”等服务来进一步维护其权益。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促进处负责人认为,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在深刻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搭建针对蓝领群体的短、零工岗位撮合平台,既改变务工人员的求职方式,又解决劳务市场招人难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务工人员权益,让大家都享受到数据、算法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敬)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