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逐梦
国网四川电力用“电笔”书写高质量发展长卷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一条条输油、输气管道,越来越智能通达的输电网络,让能源短缺不再是发展的瓶颈,让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梦想得以点亮。这10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设施联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上,持续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打造云端电力“高速路”,用手中的“电笔”书写一个个携手发展的故事。
邹未:我在巴基斯坦建电网
默拉直流输电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和中巴经济走廊唯一电网项目,该工程于2021年9月投产交付,截至2023年8月底,默拉直流输电项目已安全稳定运行1000余天,累计输电量310亿千瓦时,为拉合尔、伊斯兰堡2300万人口提供稳定、优质的电力保障,极大改善了其政治经济中心多年的电力短缺问题,服务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同时,默拉直流输电项目带动了中国输电技术“投资、建设、运营”和“技术、装备、标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一体化“走出去”,实现了中巴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成为央企“走出去”的典范。
邹未感叹,近几年参与国网国际化业务,很荣幸、很骄傲亲眼见证了“一带一路”项目给共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改变,亲历了时代大潮脉搏的跳动。
10月16日,就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的前两日,巴基斯坦国家电力调度中心(NPCC)工程师培训班和默拉输电公司换流站工程师先锋人才培训班分别在北京和山东举办。这是国家电网依托默拉直流输电项目与巴基斯坦电力同行交流和推动默拉输电项目本土化的重要举措。
在拉合尔机场送别赴华参培的默拉巴方工程师时,邹未十分激动,“你们是巴基斯坦第一批直流运维工程师,既是默拉输电公司的骨干,也是巴基斯坦直流输电的未来。”他真诚祝愿赴华参培工程师在中国学到真本领、硬功夫,把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回巴基斯坦,保障好默拉项目安全稳定运行,为巴基斯坦发展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杨军:用两年光阴收获电相通心相连
“Hola,Buenos días(您好,早上好!) !”这是杨军到智利学会的第一句西语,也是每天和智利同事见面说的第一句话。两年后的今天,他早已习惯与智方同事以这样的问候开启每天的工作。2021年底,国家电网在当年收购了智利最大的供电公司CGE公司,他受委派进入管理团队,代表国家电网进驻实施运营管理。
“看到不同肤色的人群、听到听不懂的语言,面对不同的文化和工作方式,最初我们的交流就像‘打仗’一样。”杨军没有退缩,为了尽快适应,他带领负责公司安全、生产、调度、营销、基建、信息等工作管理的7个技术人员相互从语言学习做起,既学习西班牙语,也学习中文,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后来与智方同事逐渐找到默契,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相互支持,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和融合。
杨军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公司坚持“市场化、长期化、本土化”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中外国家人民“心联通”,赢得了项目所在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
高科:我在智利做好专业管理提升
2023年8月12日,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高科也踏上了智利这片土地,开启了自己的海外帮扶之旅。高科说,他进入智利CGE公司,主要是开展为期半年的专业管理提升工作。
初到智利,高科就感受到了友好。智利人非常愿意交朋友,他们对待工作敬业的态度和对生活对家庭的热爱给高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印象更深的是他们对于共建“一带一路”成果的认可。
由于经历了几次公司转让,叠加疫情发生,CGE公司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通过与智方交流,他们告诉高科,国家电网不仅将CGE公司带出困境,并且做了大量工作,切切实实帮助了企业,更积极推动了智利电力事业健康发展。
“此次有幸赴智利开展专业提升工作,也是国网四川电力按照国家电网的发展布局,推动国际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高科表示,自己将不辱使命,高质量完成专业提升帮扶工作。
接下来,他会在充分了解智利国情、政策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国家电网成熟的技术、管理经验应用到智利电力企业,推动中国电力标准在智利落地应用,促进智利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会继续做好与智利方面的沟通交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黄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