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共画思政育人“同心圆”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

2023年10月15日07:36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共画思政育人“同心圆”

  10月14日,2023“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

  以可亲、可见、可感的方式

  呈现一堂别开生面的网上网下大思政课

  这是一堂大咖云集、形式新颖、干货满满的思政课,紧扣“爱国主义和青春奋斗”主题,以“校长开讲”为序篇,“锦水含章”“源浚流长”“青春登场”“万千气象”4个篇章依次展开,邀请青年榜样、名师大家与广大青少年网民同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网上网下大思政课。

  “这是三星堆7号坑发掘的‘镇坑之宝’——龟背形网格状器。”在“锦水含章”篇章,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队长黎海超自豪地讲道,“我们把三星堆发掘和研究当成毕生的事业,现在我来负责。我这一辈子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下一辈还要接着去做,这是很长远的事儿。”

  “源浚流长”篇章则跟随总书记的文化足迹探寻古蜀道、三苏祠精神密码,感受景迈山非遗传承万古茶香,倾听“网生代”传承文化血脉的青春激情,激扬青年文化自信。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在“青春登场”篇章,来自大凉山的吉好有果用天籁之声再次唱响《国旗国旗真美丽》,纯真的歌声穿越巴蜀,传遍全国。同时,思政教师王雪超与感动全网的“春运母亲”照片主人公巴木玉布木和拍摄者周科、收到总书记回信的安徽潜山野寨中学师生、扎根边疆扎根基层的高校毕业生范晓康、盲人电影义务讲解员杜诚诚、见义勇为外卖小哥彭清林等一道,为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感召广大青年树立“顶天”理想、踏实“立地”行动。

  “万千气象”篇章中,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章东新、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刘扬声、亚运冠军谢震业和王思雨、“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友人一起讲述青春中国、活力中国,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建立资料库、开展实践活动

  成都启动“青春大讲堂”系列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举行了成都“青春大讲堂”的启动仪式,为参与“复兴志 报国行”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的高校代表授牌。与此同时,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与科学对话”科学家精神思政课等同步启动。

  据悉,“青春大讲堂”将通过建立“思政资源库”、开展“思政大实践”活动以及开设“青春大讲堂”来开展系列活动。其中,建立“思政资源库”将聚合全市思政资源,包括建立思政故事库、思政实践基地库、思政师资库。开展“思政大实践”活动则是举办青年学生行走调研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大学生走出课堂,以企业调查、绿道骑行、田野采风等形式,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发展、科技创新等子课题,真切感知成都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万千气象。开设“青春大讲堂”则依托广泛的社会场馆、高校校友资源等,采取现场讲座、线上直播等线上线下全网传播的形式,让思政课在青少年群体中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城市发展治理中来。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学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四川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罗杰:

  在大凉山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支教对于我而言,应该是影响我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时光回溯到2016年,罗杰本科刚刚毕业,作为团长带领支教团前往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

  如今,罗杰已博士毕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但谈及那段支教的时光,他依旧深有感触:“那边淳朴的老百姓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去支教的老师,心灵得到净化的同时,也让个人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砺。”

  “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去做‘一盏灯’。”结合支教经历,罗杰谈道,在去支教的时候,有的大凉山孩子可能都没有看过电视,他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去成为孩子们的‘一盏灯’,因为从你嘴里面讲出来的事情、呈现的东西,就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你‘这盏灯’可以照亮他们的未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

  谈及青年寄语,罗杰的关键词是“体验”。“希望大家在青春的时候,都可以去尝试用一年时间或者用一段时间去做一件让自己终生都难忘的事情,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成长。不论对于事业或者学业是否有帮助,但这段经历将丰富你的人生阅历与人生的厚度。”罗杰说。

  首位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医生迪亚拉:

  扎根中国农村20余年 培养数千名乡村医生

  活动现场,一位皮肤黝黑的外国友人走上舞台,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就是首位获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医生,来自非洲马里的黑人中医迪亚拉。

  对于他而言,他的青春伴随着他的行医足迹,遍布中华大地。他在四川几家中医院工作过,也在云南的乡村服务过麻风病人、艾滋病人,还自发做了10年的乡村医生培训,累计培训了3000多名乡村医生。

  就业后的迪亚拉,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他刚工作时,见他是外国人,没有一个病人找他看病。终于等到了病人,结果病人从他诊室跑出来质问前台:“我不是挂的中医吗,怎么是个黑黢黢的人?”迪亚拉挽留病人:“没有效果,我不收一分钱。”

  就这样,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医疗技术,迪亚拉慢慢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他在学习深造期间,随着项目团队走访了许多四川和云南的偏远山区,看到那些生活条件艰苦、就医困难的民众,他心中作为医者的大爱,让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慈善事业。他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四川、云南等地工作,从事临床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2012年获得“中华慈善奖”。

  回顾青春过往,迪亚拉寄语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或许你会遇到困难,或许也会有不被认可的时候。但千万不要害怕困难,要努力向前克服困难。我相信踏踏实实做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大凉山彝族女孩吉好有果:

  纯真的歌声可以穿越山海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活动现场,来自大凉山的吉好有果用天籁之声再次唱响《国旗国旗真美丽》,纯真的歌声穿越巴蜀,传遍全国。

  对吉好有果来说,《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她再熟悉不过。5年前,她曾把这首歌唱给看望他们一家的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她再度唱响。

  吉好有果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曾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在三河村,彝族群众世世代代居住在条件简陋的低矮土房中。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上学有车,周围房子和院子都是花花草草,非常漂亮。”5年来,吉好有果生活的三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泥泞的村道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沥青路,村民们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了土坯房,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居,越来越多的老乡有了务工岗位。

  如今,吉好有果长高了,更加开朗大方,总是带着笑容。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她依然很激动。“那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永远记得习爷爷跟我说的那句话‘好好学习,走出凉山。’”

  总书记的嘱托,滋养着这位彝族小姑娘的童年与青春,如今她也有了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学很多好听的歌,长大后当一名音乐老师,教很多像我一样的学生。”吉好有果说。(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世芳 杨升涛)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