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安逸走四川 书记荐名县”系列报道(一)

崇州市委书记陈茂禄:将田园风光转化为致富的美丽经济

2023年09月28日21:3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9月28日电 (王凡)在刚刚结束的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名单正式公布,分别是崇州市、绵阳市安州区、射洪市、南充市高坪区、兴文县、万源市、雅安市名山区、理塘县。

今日,人民网对话崇州市委书记陈茂禄,听听崇州在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中的心路历程与经验做法。

人民网:崇州有哪些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陈茂禄:崇州历史悠久、文脉延绵,有43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孕育出紫竹、双河两个宝墩文化遗址和罨画池、光严禅院两个“千年古迹”。“街子—元通—怀远”古镇群落诉说着“千年小成都”的诗意浪漫,崇州7000多个川西林盘积淀着天府农耕文明,传承了竹编、藤编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木雕等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杜甫、王勃、陆游等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很多诗篇,成就了“蜀中之蜀、蜀门重镇”的传世美名。同时,崇州山清水秀、生态宜人,我们有4000多米的海拔高差浓缩了雪山、草地、森林、湿地、田园等多样生态景观,造就了“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形地貌,280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被誉为“大熊猫爱情走廊”,30万亩的天府粮仓、300公里的天府绿道绘就了“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锦绣画卷。崇州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人民网:崇州市在推进旅游赋能乡村振兴有哪些经验做法?

陈茂禄:崇州市以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天府粮仓30万亩高标准农田,发挥紧邻大都市的近郊优势,通过农旅融合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风光转化为富民惠民的美丽经济。以大田为底传承天府农耕文化,串联农业休闲型景区景点推出稻香旅游环线等6条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凡朴乡村生活圈、粟村稻文化体验馆、大地艺术营等“农业+”新场景,顺应农时推出开耕节、插秧节、丰收节等精品农事体验活动,留住了有形的农耕记忆;以林盘为点扮靓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出以竹艺村为代表的“川西林盘+乡土文化”有机更新模式,编制出台《崇州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建设导则》,引导竹编、藤编等乡土元素融入林盘空间院落,重塑川西林盘形态肌理。探索出以五星村为代表的按旅游标准整村推进新村建设模式,实施“四有三专”民宿标准,带动群众盘活闲置房屋,打造出幸福里、严家弯湾等一批网红林盘,催生出精品民宿、稻田火锅、田园咖啡等乡村消费新业态,为都市居民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田园诗意的同时,也拓宽了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途径,今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了1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了80亿元,乡村旅游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11元。

人民网:崇州市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创新优秀传统在地文化?

陈茂禄:我们系统梳理崇州43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重点对唐宋文化、古镇文化、非遗文化进行活化利用,厚植“蜀中之蜀、蜀门重镇”的文化底蕴。大力挖掘出了以赵抃、陆游为代表的唐宋文化,集成打造罨画池、唐人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推出“陆游带你游崇州”等系列文旅产品,让游客在市井街巷能够感受到唐宋文化、品味出人间烟火;不断彰显“街子—怀远—元通”千年古镇群落安逸闲适的文化特质,在黄氏宗祠等文保单位有机嵌入民宿、茶艺等业态,引进青城国际颐养中心等康养项目,推出九州实景江湖、青城书画院、溪云书院等24个沉浸式体验场景,传承“千年小成都”的诗意浪漫;创新演绎非遗文化,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共建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用好用活“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支持竹编等29个非遗项目向建筑家居、时尚潮品等领域跨界融合,推出了竹里等建筑精品、瓷胎竹编等文创产品走出国门,打造竹编文化创客基地、川派盆景民俗文化园等非遗研学基地,努力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责编:罗昱、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