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渔美水乡云合镇 鱼跃欢歌话丰收

“今天上午我们就出了5000多斤黄辣丁,按塘口批发价10块钱1斤,差不多有5万多块钱吧!”9月8日早上7点过,在鱼塘边拉网起鱼的成都市金堂县云合镇云桥社区集体经济负责人陈波说,“到9月底,大闸蟹也要上市了,今年差不多有2万只吧!”自2020年原农业经营业主突然撤资断租云桥社区集体经济接手发展水产养殖,到去年,云合镇这个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上百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渔美水乡。
鱼肥味美的资水产享誉四川省内外。金堂宣传部供图
2022年云桥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超过200万元,位列全县第一,近3年云桥社区村集体经营收入平均增幅达6.8%。
那么,云桥社区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有什么窍门呢?
一次“别人不干自己干”的决定
云合镇云桥社区位于金堂县域东南,距离县城68公里,面积4.6平方公里,辖20个组,资水河穿境而过,是金堂较为偏远的村社之一,早前产业较为单一,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外出务工者居多,村集体经济可利用、有价值的资源资产仅为200亩鱼塘和300亩土地,每年租金20余万元。3年前,流转租赁云桥社区集体经济200亩鱼塘和300亩土地的农业经营业主突然撤资断租,面临每年20余万元的土地租金无法兑付给相关村民。
此时,云桥社区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集体经济自己利用鱼塘发展水产养殖的决定,“别人不干,我们就自己干!”“资水河穿境而过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打好水资源这张牌。”随后由集体经济成立了成都兴云资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业推动产业发展,并遴选出9名村民作为“骨干管理层”经营,分别负责技术、市场、劳务和营销,并广泛发动村民积极参与。镇党委政府也先后争取了集体经济试点、尾水治理等项目,并指导兴云资尚公司通过借款、贷款的形式筹集发展资金,成功启动云桥社区集体经济水产养殖。为解决养殖技术短板,负责人陈波等主动学习水产养殖技术,200亩鱼塘在悉心的照料下,主要以养殖鲈鱼、黄辣丁、大闸蟹、牛蛙为主,并套养胭脂鱼、花莲、白莲,当年就实现了150万元经营收入。2020至2022年,除开支付土地租金、人员工资等100余万元,云桥社区集体固定资产实现从80万元到约600万元的飞跃。
在迈出了村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步后,云桥社区也充分认识到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制约着社区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23年初,云合镇引进成都弘安金实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安金经贸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成都新云合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统筹村集体资产、资源、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村集体经济。
借力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
如今,云桥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云合镇水产养殖规模突破5000亩,以资水河大闸蟹、鲈鱼、黄辣丁等中高端水产品为特色,年出产水产品800余万斤,总产值上亿元,占全县渔业产值近四分之一,“资水河”水产享誉省内外,为全县的渔业持续健康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过程中,云合镇还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如今,依托云桥社区水产养殖基地已建成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渔美水乡示范园,打造特色民居,水产餐厅和露营平台。平台主要展示水产研究和成果,宣扬传承渔业文化,彰显党建引领发展成果,拓展乡村文旅产业,是未来云合水产展示的新窗口和新名片。
同时,云合镇主动把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契机,引入社会资金完善餐饮休闲,以云合镇特色水产品展销基地入股,与新云合公司合资成立成都资水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启动运营云合“渔歌舫”餐厅,着力打造资水河畔特色水产消费生态水乡农旅融合新场景,增强农产品销售渠道。
入夜,资水河边上的渔歌坊华灯初上,五彩灯光映射在河水之上,水上水下仿佛一体,渔歌坊旁小院坝上,村民在跳广场舞,坊内游客品尝着云合水产特产,享受着凉爽宜人的河风,甚是惬意,营造出一片别样的水乡美景。外地游客除了对这里的水产钟爱外,对出自云合镇的一样有川西农村风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斗碗也较偏爱,云桥社区5组村民陈勇擅长做一手九斗碗宴席,以地方特色改良后的聪子糕、夹沙肉、龙眼肉、樱桃膀、品碗、金包银、银包金、小酥、东坡肉为主菜,平常颇受村民包席的喜爱。
在即将到来的丰收节和国庆节前后,云合将迎来水产大丰收,黄辣丁、鲢鱼、黔鱼、大闸蟹品种多样,欢迎大家前来尝鲜。(易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