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州嬢嬢”登上四川群众文艺创作最高舞台

“阳光灿烂照旭水,荣州孃孃笑声脆。健康自信有魅力,青春舞步跳不停……”日前,18位头戴银色假发、身着中式服饰、手拿彩色蒲扇的“荣州嬢嬢”带着她们的节目《幸福变奏曲》,角逐四川群众文艺创作的至高荣誉——“四川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精准定位 “荣州嬢嬢”入围决赛
此次四川省群星奖比赛,经过初评,共有四川省总工会及21个市(州)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推荐的115件作品参加4个门类的决赛。由荣县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荣县文化馆创作并由自贡市文广旅局选送的都市题材女子群舞《幸福变奏曲》,进入了决赛。《幸福变奏曲》通过描写阿姨工作、生活之余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了荣县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氛围,体现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时尚潮流姐妹花,走到哪儿都人人夸。幸福生活千万家,快乐的日子笑哈哈……”作品中的说唱词,描绘出荣县人民欢声笑语创造幸福生活的新画卷。
去年进行主题构思、表现形式,寻找人物形象;今年5月制作音乐、设计服装、制作道具,7月开始排练、录制视频、开展群星奖申报工作,8月通过市里初赛、全省复赛,9月最终参加群星奖现场决赛……荣县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张敬作为主要负责人,一直兢兢业业地做好每项工作。从通过全省复赛到参加现场决赛,只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为了把作品打磨精细,他和同事曹吉一起,从音乐选择、点子构思等方面再次进行思考创作。他们利用排练厅有限的空间编排基础动作,细化演员的情感细节,经常陪着演员们加班加点地排练,为她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最终呈现出一部优秀的作品。
张敬说:“我是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也是有着一腔热情的文艺爱好者。这次能够冲击群星奖,是对我们工作最坚实的认可,我非常荣幸与骄傲。”
闪耀舞台 “嬢嬢”的热爱与付出
18把彩色蒲扇,18个年过半百的“嬢嬢”,平均年龄55岁。“荣州嬢嬢”之一吴静是荣县音乐舞蹈协会副主席,今年56岁。她介绍: “这次我们18名演员来自荣县各行各业。有的从剧团退休,有的是群众文艺爱好者,有的在读老年大学,大家都很热爱舞蹈。集训这段时间正好遇上最热的天气,每天下午从2点一直练到6点才走。为了排练,有的克服了自身的病痛,有的放弃了照顾家庭。但大家都说能够参加这个演出很开心,演出过程也是快乐过程。因为热爱,非常享受。”
今年8月25日到赛前的集训,“嬢嬢”们每天下午2点准时出现在荣县文化馆1楼排练场,高强度训练了18天。67岁的范玉琼是18位“嬢嬢”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她和64岁的祁玲、61岁的曹淑琴是今年8月25日后才选拔到队里的“新人”,这也就意味着3位“嬢嬢”要比别的“嬢嬢”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
首次接触《幸福变奏曲》,3位“嬢嬢”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为了尽快跟上大家的进程,她们私底下没少花功夫。“我们是第一次排练这个舞蹈,在记动作和编排上,还要不停地练习巩固。”为了尽快提升舞蹈水平,范玉琼在家里客厅竖一个支架,放上手机,把练舞的过程录下来反复看。对于舞蹈意境的理解,如何用手势、舞步展示出来,她会一再请教老师。“就连吃饭、洗澡、睡觉都在熟练动作,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范玉琼打趣道。
18天的集训,18个“荣州嬢嬢”没有一人请假,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因为排练强度大,每一次下来都腰酸背痛,两个腿“打闪闪”,只能扶着楼梯走;遇到规范动作那几天,要一直训练到晚上9点,没时间吃晚饭,在排练场里吃点凉面凉糕就解决一顿;气温最高的那几天,嬢嬢们把藿香正气液当成饮料水喝;稍微有点头痛感冒,吃包头痛粉继续排练;她们每个人的膝盖都有或大或小的伤疤,大热天也都戴着护膝,贴着膏药咬牙坚持。“ 为了这次比赛,老师、演员们付出了很多,都很辛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带着《幸福变奏曲》登上了全省最高水平的综合性群众文化艺术赛事活动。我们尽了力,享受了过程,不管结果如何,都没有遗憾。”吴静表示。(刘海天、余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