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四川成都:多重举措推动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深入实施

赵祖乐
2023年09月01日08:4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无障碍法治化新进程,让无障碍人文理念和文明意识融入全体社会成员日常生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公园城市无障碍感知行。成都市残联供图

公园城市无障碍感知行。成都市残联供图

近年来,成都市残联围绕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聚焦“诗与远方”,聚力“营城惠民”,积极探索无障碍环境全龄友好新路径——率先发力无障碍旅游,让残疾朋友说走就走;推动无障碍场景营建,推动无障碍设施、服务、平台从“有”到“优”;推出《有爱无碍·携手同行》无障碍公益宣传片,推动多元参与、共建共促,举全社会之力,助力整个城市无障碍场景营建走向深入。

聚焦“诗与远方”

率先发力无障碍旅游 让残障朋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残障人士旅游,在很多人眼中还是个新鲜事物。但在成都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会长熊红霞看来,残障人士旅游的愿望同样强烈,只不过他们的需求没有被看到。

帮助残障朋友去旅游,成都市从民间到官方,已经走过了10年。10年前,熊红霞被残障朋友旅游的热情触动,也深深体会到他们寸步难行的艰辛。为了让残疾朋友出行无碍,一方面,她成立公益组织,发动志愿者对四川100多个景区进行调研,让残障人士亲身体验无障碍设施,形成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推动无障碍服务的完善;另一方面,她经营的旅行社逐渐转型,专注残障人士旅游,前几年购置了四川省第一辆无障碍大巴车。

很快,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被关切到,并迅速发酵到残联系统。自2019年起,成都率先开始对无障碍旅游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并取得成效。成都市残联系统和市文广旅局通力合作,打通残联和旅游两个系统,从硬件设施到服务标准,从个性化线路到普遍性覆盖,系列成果很快显现:出版国内第一本无障碍学术专著《残障人士无障碍旅游入华史及其发展》以及国内第一本无障碍手册《成都无障碍手册》;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举办“无障碍旅游发展研讨会”,发布全国首个无障碍旅游专用标识,发布全国首份《无障碍旅游倡议书》和《无障碍旅游宣言》;针对残障人士定制50多条旅游线路,包括省内游、国内游、国际游及专列;系统化组织、品牌化运营、常态化开展的公园城市无障碍感知行活动被纳入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五个一”工程的重点项目,每年开展上百场。

如今,更多残疾朋友踏上“说走就走”的旅程,也将迎来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交通运输服务、文旅服务作为无障碍社会服务的一部分,被写入法律条文。

天府绿道辅具租赁·共享空间。成都市残联供图

天府绿道辅具租赁·共享空间。成都市残联供图

聚力营城惠民

推动无障碍环境营建 融入城市生活方方面面

墙面焕然一新、窗户智能化,还有固定淋浴椅和直播灯光设备……近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残联的帮助下,一级肢体残疾居民小雨的家里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由于出行不便,小雨主要靠直播维持基本生活,但是简陋的居家环境给小雨带来了烦恼。青白江区残联因地制宜为小雨制定了智能化服务无障碍改造方案:设计安装智能设备集中控制器、智能开窗器、智能灯具、智能窗帘等,对墙面进行粉刷,更换窗户,还贴心地为小雨准备直播灯光设备。

让改造更智能、让生活更便利!近年来,成都市聚焦特殊需求,推动家庭无障碍改造行动从“有”到“优”,大力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扩面改造和修缮工程,平均每年完成0.27万户,确保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全覆盖。

如果说家庭无障碍改造让残疾朋友居家生活有爱无“碍”,那社区、绿道上一个个绿色“共享小屋”,以及特色辅具服务,则为残疾朋友外出休闲游乐、健身锻炼提供了便利。

24小时开放、免押租借、全程自助、免费使用7天……今年8月,简阳市3个“简单爱·快乐出行”共享辅具免费租借小屋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整齐摆放着轮椅、拐杖、助行器等各类辅具,24小时为残疾人及急需辅具的群众提供就近、便捷的共享辅具服务。

营城惠民、推动共享。近年来,成都市残联以大运会举办为契机,深入实施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助力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群体“无碍”享大运。

在成都市残联的大力推动下,《天府绿道无障碍设计导则-以锦城绿道为例》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在《导则》指引下的天府绿道,处处融入无障碍元素,以为残障人群提供日常保障为目标,着重在坡道、入口、卫生间等方面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让残障人群可进入、可参与。

自去年开始,成都市残联、市公园城市局和成都天府绿道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支持打造“天府绿道辅具租赁共享空间”,为行动困难者更加轻松、便捷地融入“城市绿道生活圈”带来便利。“共享型”线上辅具租赁服务,形成成都“全国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中的独特场景。近年来,成都市残联组织实施“互联网+辅具服务”创新实践专项行动,采取“试点先行、全域推广”的方式,探索残疾人辅具服务由“供给为导向”向“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化、全程化服务的根本转变。

种种举措、桩桩小事,体现了城市建设中的人文关怀,也拉近了公园城市与残疾群众之间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大运营城惠民,丰厚的赛事遗产将为城市长远发展留下宝贵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聚汇各方力量

多元参与、共建共促 助力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走向深入

近日,成都市龙泉驿区,一支特别的督导队在广场、商场、城市道路等公共空间探访。他们有的拿着卷尺测量台阶,有的检查盲道、轮椅坡道的通行情况……并一一做好记录。这是龙泉驿区无障碍环境督导队的日常工作。

龙泉驿区无障碍环境督导队工作日常。成都市残联供图

龙泉驿区无障碍环境督导队工作日常。成都市残联供图

无障碍环境建设,既包括了推动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便利参与的软、硬件环境,也少不了城市内部不同群体共生共融、相向而行的精神内核。近年来,成都市将无障碍城市建设纳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重要举措进行推动;成都市残联探索无障碍环境全龄友好新路径,着力实施三项改革创新,推动整个城市无障碍环境营建走向深入:打造全国首个“全域无障碍旅游示范区”,实现通用设计向精准化转变;创新建立县级残疾人无障碍监督员队伍,实现非规范化向系统化转变;探索构建常态化传播体系,实现公众认知与城市无障碍发展相匹配。

龙泉驿区无障碍环境督导队的常态运营,正是市残联推动创新的举措之一。而在成都市残联等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的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则链入了更多专家和专业资源。从政府到民间,在成都,无障碍环境营建行动已探及到社会的深层肌理和方方面面。

成都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自成立以来,已经与深益资本、天府市民云、喜马拉雅等达成系列合作,首单签约就超过2亿元,积极推动无障碍促进向系统化、常态化转变,助力打造有爱无碍、全龄友好的温暖成都。

同时,成都市残联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区(市)县成立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其中,龙泉驿区、青白江等地依托同级促进会,建立了残疾人无障碍督导员队伍,以督促建、以督促改、以督促融,探索专业“督导”与“无碍”建设的良性互动。据了解,龙泉驿区残疾人无障碍环境督导队现有22人,其中残疾人代表20名、专业人士2名,是省内首支保持常年常态运营的队伍。自成立以来,这支队伍已开展常态化督导2000余次。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正式实施,更加深入的改变也将发生。成都市残联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更高品质、更加广泛的无障碍场景营建,撬动更多社会力量,让残疾人在这座万千气象的公园城市里畅享无“碍”。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