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一场会,一座城 幸福成都走向世界

人民网记者 朱虹 王洪江
2023年08月09日08:5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让今年夏天的成都备受全球瞩目。

“在美丽的中国城市成都,看这样一场属于年轻人的盛会,对全球是一场治愈。”对于成都大运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教授将其比喻成一次“全球治愈”。

青春正好,不负韶华。赛场上,世界青年大学生亮相成都大运会,他们敢于挑战,展现出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外,走在成都街头,大家一起品味快乐运动与市井烟火的独特魅力。

回眸成都大运会,我们既看到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轨迹,也感叹绿色低碳的中国智慧,更触动于推门即享的幸福生活。以惠民为导向,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的成都大运会,已经让运动健身、健康生活成为市民们的新风尚。

成就梦想 推动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成都大运会共有2万名赛会志愿者,分布于各个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场馆运行中心,提供赛事志愿服务,全面保障赛事进程平稳有序推进。

“终于,盼来成都大运会开幕的那一天。”颜宇辰是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前期筹备志愿者,并作为首批骨干志愿者,参与了筹备工作。她说:“从提交那张小小的志愿者申请表,被选为第一批成都大运会志愿者中的骨干力量开始,我的青春便和成都大运会交织在一起。”

讲起这些,颜宇辰仍很激动,“开幕式给我带来的是惊喜和感动。惊喜的是,看到开幕的那一刹那,觉得加过的班、跑过的场馆、不分日夜的努力和一切辛苦都烟消云散,这是‘成就梦想’的一天。”

赛事期间,正在工作的志愿者颜宇辰。 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赛事期间,正在工作的志愿者颜宇辰。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大运期间,颜宇辰收获很多,“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了世界各地运动员、参赛官员的笑脸和点赞。我想,这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完美的人生体验。”

除了大学生,不少城市建设者也成为了志愿者。开幕前,成都大运会志愿者部开展城市志愿者选拔。经过资料审核、面试等环节,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城西供电中心青年志愿者张渝皎成功入选。

志愿者张渝皎(前排右)从事志愿服务的凤凰山志愿者服务小站。 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志愿者张渝皎(前排右)从事志愿服务的凤凰山志愿者服务小站。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我实现了读书时的梦想,成了一名志愿者。”张渝皎从事志愿服务的凤凰山志愿者服务小站,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承建,张渝皎全程参与设计、建设和运营,小到一个插头,大到协调吊车,她见证小站从无到有,再到投入运营。“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关爱,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赛事期间,电力小站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大运宣传、赛事咨询、城市宣传、交通指引、临时充电等便民服务。

中建三局西南公司的工作人员赵肖兰也是一位志愿者,她曾参与东安湖多功能体育馆等场馆的建设,见证了场馆从无到有再到投入运营的全过程。

赛事期间,赵肖兰(前右)负责场馆内青年志愿者团队的统筹管理与服务工作。 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赛事期间,赵肖兰(前右)负责场馆内青年志愿者团队的统筹管理与服务工作。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2022年2月,经过层层选拔,我成为大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中心志愿者管理组副经理,负责协助场馆开展志愿者招募及培训等工作。”赛事期间,赵肖兰负责场馆内青年志愿者团队的统筹管理与服务工作,需要将310名入馆的青年志愿者们一一人岗匹配。“虽没有时间去看比赛,但我总觉得所有的志愿者、工作人员与运动员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大运会。”

成都,一座充满着青春与活力的城市。赛事期间,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在成都大运会的舞台上追逐梦想,结下友谊,收获成长。大运会结束后,颜宇辰要去四川大学继续研究生的学业,张渝皎和赵肖兰将回到原工作单位。她们实现了成为志愿者的梦想,这座城市也为实现更多青年人的梦想在努力。

去年6月,拥有960余万青年人的成都成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成都,一直在不断优化青年友好环境,增加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推动青年与城市共成长。

节能循环 展示中国的绿色智慧

梳理成都大运会的办赛“关键词”,“绿色”始终是重中之重。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始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绿色智慧。

走进大运村生活服务中心的“风之谷”,第一眼或许看不出它独特,但其实这里利用传统建筑“冷巷”原理,将多功能大厅与商务商业用房之间的公共空间打造为南北通透的半室外通廊。

大运村“风之谷”通廊。 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摄

大运村“风之谷”通廊。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摄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经2022年夏季实际监测,自然风穿过由宽变窄的“喇叭口”区域时流速加快,形成负压,从而带来更多的室外气流,也自然带走了室内的热空气和湿气,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建筑碳排放。“该区域不需要空调,1年能节电7万度,按1个普通家庭1年3600度电计算,可满足1个家庭20年的用电量。”

不止于此,大运村以“建改结合”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学,简化运动员公寓房间陈设,房间内除易耗品外,95%物资为租赁,可回收再利用;大运村餐厅本地当季蔬菜类食材签约供应占比超过70%,建立智慧中央厨房,实现整体产能提升30%;大运村里还引入转转集团作为二手循环服务类供应商,解决了大型赛事大量电子设备赛后如何有效处置的难题,免费出借二手手机,实现循环。

运动员咨询二手手机的租借条件。 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摄

运动员咨询二手手机的租借条件。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摄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色办赛”成为成都大运会的重要使命,在场馆建设、交通出行、赛事活动服务等各个环节都看到了严格践行“绿色大运”的身影。

成都大运会涉及的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充分利用多元化技术手段,实现低碳、节能、环保效果的最大化,全面采用绿色建材,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的产生。例如,简阳市文化体育中心(东来印象)作为新建场馆,在设计上,按照全生命周期设计理念,采用回风系统、雨水回用系统、智能变配电系统等多种低碳节能环保设计;在场馆的白色外墙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六边形孔洞,这些孔洞在实现自然通风、降低幕墙眩光影响的同时,能将幕墙的遮阳性能提升30%~60%。

航拍简阳市文化体育中心(东来印象)。 简阳融媒供图

航拍简阳市文化体育中心(东来印象)。简阳融媒供图

作为一场绿色低碳的体育盛会,成都还落实了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车作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及媒体等的交通服务车辆,从大运村到中心城区场馆的交通用车,新能源车占比达90%,大运村内部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

大运会期间使用的新能源大巴。 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摄

大运会期间使用的新能源大巴。人民网记者 王洪江摄

按照“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的低碳办赛路径,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委托具有联合国指定经营实体资质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初步核算,成都大运会在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后,将实现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同时,力争赛后1个月发布《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提炼典型案例,形成大运会绿色低碳实践遗产。

推门即享 把成都的幸福生活推向世界

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在办好大运会的同时,成都全面扶持产业发展,全面服务市民。

大运会改变着城市,也改变生活方式。走进成都市锦江区马家沟片区,从静沙北路一路向南通往大运会射击场馆所在地——成都射校射击场馆中心的路上,一个个小游园、微绿地坐落在道路两侧,顺着人行步道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位于锦江区静沙北路与静康路交汇处的“乡音拾遗街角游园”。 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位于锦江区静沙北路与静康路交汇处的“乡音拾遗街角游园”。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记者来到位于锦江区静沙北路与静康路交汇处的“乡音拾遗街角游园”,这是一处布局合理、空间通透、植被丰富、功能复合的城市公园。“推开窗就能望见绿树成荫,吃完饭在家门口就能散步锻炼,真是让人心情舒畅!”家住附近的魏阿姨对家门口的变化赞不绝口。

张彪是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大运期间,他发现,精彩赛事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社区有很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客人。“大运会就像是大家共同的节日。社区居民们说,过去成都最火的事情是‘喝茶’‘逛街’‘吃火锅’,现在最火的事情是登龙泉山看日出、在城市绿道骑行跑步。大运会结束后,相信还会掀起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热潮!”

大运盛会,全民共享。成都大运会18个项目的49座场馆,36座是旧建筑改造升级而成。其实,所有场馆在大运会开幕前,已率先向公众开放。东安湖体育公园聚集着不少水上项目爱好者;凤凰山体育场拥有了“金牌球市”;今年40余岁的城北体育馆,在大运会筹备过程中,以国际A级标准“变身”,非高峰时段,市民花12元能打3小时羽毛球。在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看来,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是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可感可及的城市遗产。

航拍凤凰山公园。 受访者供图

航拍凤凰山公园。受访者供图

“投入使用至今,凤凰山体育公园已经办了约600场活动,累计接待约66.2万人次。”成都大运会结束后,陆立卓又要开始为8月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成都系列活动、中超赛事等活动做准备,她所在的公司——城投万馆负责运营成都市金牛区凤凰山体育公园。在陆立卓看来,大运会对于这座城,是一段华彩、一个新起点。

对于成都大运会,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不管是国际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还是国际大体联,我们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组织一场体育赛事上。人们会问,它给我们、给大学、给民众、给国家乃至地区留下了什么?我认为,有着整体规划理念的成都大运会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想把成都推向世界,我们想把世界带到成都来。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代表团成员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帖子,各代表团不仅仅是来参加大运会的,也是来感受成都的,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承办这届赛事的意义。”国际大体联世界夏季大运会主任赵晶认为,成都大运会已经成为中外运动员文化交流、互学互鉴、团结友谊的盛会。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