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四川高县:蚕桑产业蓄势“化蝶” “绿叶银丝”织就致富路

2023年06月14日13:5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春蚕初成茧,又是好“丰”景。眼下,正值养蚕旺季,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首批5.4万张春蚕交出了“丰收答卷”,共产茧253.8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1.52亿元。

蚕农正在采摘蚕茧。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蚕农正在采摘蚕茧。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新的蚕茧。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新的蚕茧。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宜宾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县有桑园23.5万亩,种植面积居四川省第一。近年来,该县围绕构建蚕桑全产业链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传统蚕桑焕发出新活力。

提质增效 一片桑叶富裕一方百姓

“第一季喂了12张蚕,卖了36000多元;第二季准备再多喂2张,争取收入超过40000元。”在高县来复镇滚沱村,刚卖完茧的养蚕大户胡永强正忙着清理、消毒蚕房,准备迎接第二季小蚕的到来。

据介绍,高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养蚕历史悠久,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栽桑养蚕。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传统分散的栽桑养蚕已不适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如何谋变?

近年来,高县紧扣农业产业基础与特色,出台基地建设、蚕桑奖补、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等多项扶持政策,对拥有蚕桑基础的区域进行整村推进,大力打造浅丘平坝蚕桑产业带和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桑园面积逐步提升。同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筑牢了产业根基。

高县嘉乐镇人民村标准化桑园。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高县嘉乐镇人民村标准化桑园。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助力。在高县嘉乐镇人民村的现代化大蚕养殖工厂,轨道式升降蚕台、自动旋转上蔟架、自动采茧机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机具,让养蚕变得简单且高效。而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则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养蚕批次从传统的4批次增加到6批次,蚕桑产业“短、平、快”的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

“以前,每季养几张蚕,一家人都忙不过来,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省事不少。”人民村的养蚕大户周松介绍,通过租赁村里的大蚕养殖工厂,每年可养蚕40余张,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现在不仅有农技员上门指导,政府还免费给我们发桑苗、送肥料,我有信心把蚕养好,让日子也越过越好。”周松说。

随着蚕桑产业效益越来越好,村民纷纷将“蚕宝宝”迎入家门。目前,高县共有小蚕共育室386间、共育工厂32个,有近10万农村人口从事蚕桑生产。2022年,全县共发种24.1万张,产茧1117.5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5.45亿元,“小蚕桑”成为了致富增收“大产业”。

村民们正在挑选蚕茧。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们正在挑选蚕茧。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桑”有道 桑园地生出高效益

蚕宝宝吐丝生财,而废弃的桑枝和桑树行间的空闲地也都通过合理利用,生出了好效益。

“你看这刚长出来的蘑菇又白又嫩,巴适得很!”走进高县嘉乐镇长丰村的桑枝食用菌家庭农场,一排排的桑枝菌包整齐排列,白白嫩嫩的蘑菇从菌包里探出头来,惹人喜爱。

高县嘉乐镇长丰村的桑枝食用菌。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高县嘉乐镇长丰村的桑枝食用菌。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农场负责人王昌全介绍,每年养蚕结束后,桑园冬管都会留下大量的桑枝,如何“变废为宝”?王昌全想到了发展桑枝食用菌。以粉碎的桑枝作为主料,经科学配制后成为种植蘑菇的菌包,他每年要用掉200多吨桑枝,除了自己地里的全部用完了,还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就近收购。每年的菌菇培育,能为王昌全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

在高县可久镇南红岩村,完成冬管后的桑园,被村民们种上了一排排青菜,通过套种轮作,让空闲土地生金淌银,实现一地多收。

“我们主要套种青菜、莲花白以及儿菜这些秋冬季节蔬菜,在给蔬菜施肥的同时,桑树也获得了营养,开春后桑叶长势好,一亩地还能多获得2000元左右收入。”红岩村党总支书记罗升云介绍,目前该村共发展了600余亩的“桑菜套种”区,从最初的一人干到现在全村人干,套种的品类不断丰富,村民的收入也越发可观。

在高县来复镇陈垇村,当地依托原有的蚕桑基础,发展了2250亩的果叶兼用桑,不仅桑叶可以养蚕,结出的桑葚饱满甘甜,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采摘,村民们就地当起了导游、办起了农家乐,日子幸福又甜蜜。不仅如此,村里还引进了桑葚加工厂,将桑葚鲜果及时加工成桑葚干、桑葚酒,销售到全国各地,进一步扩宽了村民的增收路径。

全产业链发展 传统蚕桑走出“新丝路”

近年来,全国各地蚕桑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如何在竞争中凸显优势?高县给出的答案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围绕“蚕桑+”做文章,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蚕桑全产业链,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高县庆符镇的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缫丝机正开足马力将蚕茧加工成为精品茧丝。该企业作为引领高县现代蚕业的龙头企业,年加工蚕茧原料3000余吨,生产5A级以上生丝600余吨。目前已建成智能化蚕种制造催青车间、智能化缫丝生产线、茧丝检测中心以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等,正着力于加快构建“桑、蚕、种、茧、丝、绸”为一体的工业新体系,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出口到了东南亚地区,引领高县茧丝绸产业迈向新高度。

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挑选蚕茧。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挑选蚕茧。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缫丝。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缫丝。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不仅如此,高县还积极拓展蚕桑应用领域,加大对蚕桑衍生产品开发力度,重点突出蚕桑食品类、桑茶饮料类、蚕丝蛋白化妆品类等产品,进一步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在高县嘉乐镇人民村,当地依托蚕桑产业,不仅打造了“天蚕湖”景区、蚕桑民俗文化酒店,还打造了蚕桑文化广场、蚕桑研学基地,各种以蚕桑为载体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农家乐里,各类桑叶制作的美食被端上了餐桌,蚕桑产业正从传统的养蚕卖茧向农旅融合转变。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废桑枝生出菌菇、蚕桑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从一片叶到一根丝到全产业链条,高县蚕桑产业正朝着“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全新格局不断发展壮大。小小蚕宝,阡陌桑田,正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王洪江、罗景萍)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