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展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

创新探索全龄友好公园社区建设 聚力实现“推门就是美好生活”

成都市锦江区
2023年04月07日09:5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锦江区书院街街道五昭路社区长者食堂
锦江区书院街街道五昭路社区长者食堂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上率先突破,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绘就经济高质高效、动能充盈充沛、人民宜居宜业、城乡共富共美、社会和顺和谐的公园城市图景。

锦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万人,是全国“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验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和成都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优质的中心城区。但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和经济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梯度供给不足、空间配置不均、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显现。对此,锦江区聚焦全龄阶段人群需求,加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需求行为研判,发挥基层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以不断满足“一老一小”、青年人才、特殊群体等全龄群体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以市民认同构筑幸福美好生活新格局、以未来视角探索智慧治理新路径、以多元参与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合力,着力在优化社区形态、提升生活品质、激发社区活力、增强治理效能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规律的发展治理之路,聚力探索形成在全市、全省、全国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全龄友好公园社区锦江模式,建设“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锦江区围绕功能友好,聚焦“三项突出”,培育宜居宜业的公园社区。

突出精准供给。以“分类供给、精准匹配、优质高效、便民利民”为导向,探索形成全国首个“社区级幸福美好生活指标体系”,构建11项一级指标、29项二级指标、196项三级指标,形成可量化、可感知、可分析的幸福美好生活指标评价体系。聚焦精细化精准化服务供给和居民客观真实需求匹配,通过客观性数据统计和调查分析,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美好生活的感受度通过指标指数进行评估,并以此动态调整社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突出智慧赋能。依托智慧蓉城搭建区级智慧应用平台,全面推行“三融合、四统一、一平台”网格化智慧治理体系,做优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在建设“五联智慧锦江体系”基础上,加快构建“6+8+N”智慧锦江应用场景体系。理顺“街道呼叫、中枢派单、部门应答”工作流程,整合城管、交通等领域业务和人员力量,做实社区“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实现线上智慧化实时调度+线下网格化精准处置,不断提升社区智慧治理能力。

突出运营管理。创新探索实施“社区+商业”的综合体可持续运营机制,健全社区社会企业培育发展政策和“准入+监督+激励+退出”全周期全链条管理机制,建立全市首个“社区商业孵化基地”,引导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主体以商业化逻辑优化服务供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的有机统一。

锦江区围绕参与友好,聚焦“三个主要”,塑造近悦远来的公园社区。

以社区综合体打造为主要阵地。推动场景、产业、文化等资源要素的融合重塑,通过“社区商业化集市、社区特殊节日”等方式,激活公共空间作为社会交往媒介的属性。高标准建设喜树路社区1.8万平方米的“喜乐荟”社区综合体,集成打造卫生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红色阅读空间等“5中心7空间”,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托育服务,积极搭建社区创业服务平台,实施无障碍场景社区营建行动,为居民提供58项全时全新全龄服务,让社区居民乐享新生活。

以社区街区游线塑造为主要脉络。策划打造“潮购、潮游、潮玩、潮享”4条跨社区精品游线,带动相邻45条子街巷服务提升,打造锦华馆街、天廊广场等11个特色街区,推动梨花街“七宝市”、联升巷“锦市”、春熙路“灯市”等12条主题特色街巷打造,有机串联起社区中的公共空间、小区院落和生活消费场景,营造漫步式、社交化的空间形态,实现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吸引更多全龄段居民“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

以社区自组织激活为主要动力。推动居民自治可持续,开展“结对互助”等行动,激发居民间互助互济和社区共建的内生动能。推广民提议、民商议、民决议、同行动“三民一同”等老旧院落改造治理方法和农集区“同馨共治”等治理模式,让小区院落更加和谐温馨。持续擦亮“春熙孃孃”“和善孃孃”志愿服务、物流行业“小牛哥”民情速递等品牌,通过“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等方式,拓展延伸全龄段、全时段无边界服务,赋能全龄友好社区的打造。

锦江区围绕生态友好,聚焦“三重协同”,建设全域共享的公园社区。

形成“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多主体协同。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功能,积极引导区域内物业公司、商家、社会企业等参与,通过政企合作方式运营“幸福食堂”“盐道学堂”等特色空间,打造集便民就餐、社校交流和共享互助等为一体的“春熙·幸福里”项目。探索“商居联动”绿色街巷服务新模式,将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纳入街巷公约、院规民约等自治章程。

实现绿色环境无缝衔接的多空间协同。实施“金角银边”场景营造,打造“天府之村·成都小院”等社区美空间22个、最美社区花园32个、邻里美好生活馆等社区微更新点位60个,新增“上班的路、回家的路”135条,进一步畅通社区与社区、社区与城市之间的“微循环”,“进可都市退可田园”的生态格局初步呈现;创新打造“第三大街”社区美术馆,组建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音乐厅“伽地社区音乐厅”,实现从城市老片区到社区美空间的蝶变。

发展“生态+”“+生态”的多领域协同。锚固绿色发展本底,实现“公园社区”向“生命共体”升级的“生态友好”,通过打造符合欣赏需求和情感寄托的社区景观,设计符合居民健康生活要求的绿地空间,社区生态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的配置进一步优化,活水公园成为全市首个“无蚊公园”。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持续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三圣花乡提档升级,“公园+乡村”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案例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案例。

近年来,锦江区创新探索全龄友好公园社区建设新路径,切实在建设品质化现代社区、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相关示范点位获评“全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创新示范工程”,并作为全国社区商业发展大会、省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的调研点位。此外,锦江区还获得“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等荣誉。

锦江区的社区生活品质有力提升。突出高品质和多元体验,营造社区生活、服务、消费场景。通过实施社区微更新,活化利用社区“金角银边”,打造社区综合体、精品社区游线,社区空间品质得以提升;通过因地制宜营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社区、特色街巷,培育了新的社区生活、消费场景,社区场景更加多样。“生态+”“+生态”协同发展,有效提升社区生态“含金量”,社区生活更加健康、友好、绿色。

锦江区的社区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社区党组织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吸引社会企业参与社区特色空间打造,社区发展“政府引导+市场参与”运营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深度参与社区建设,探索“社区+商业”综合体运营机制,加快构建起“基础便民型+品质提升型”社区商业业态体系,实现从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转变。

锦江区的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完善。通过由社会主体承接部分社区空间建设运营,形成“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多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制度渠道持续畅通、效果持续彰显。各类志愿服务品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高服务品质,成为参与社区治理重要社会力量,充分体现社区自组织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