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展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

创新“三大举措” 为儿童更好成长画出最大“同心圆”

成都市妇联
2023年04月07日09:4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图书馆之夜”活动现场。
“图书馆之夜”活动现场。

一、改革背景

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据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中0至18岁儿童数量达342万,占常住人口的16.3%,儿童数量众多、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虽然二孩、三孩政策陆续出台,但成都人口出生率已连续1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生儿数量逐年下降,“不愿生”现象凸显。同时,《成都市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评估报告显示,儿童公共服务水平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解决上述问题过程中,市妇联发现,“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推动儿童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2019年起,市妇联通过论证研究、主题研讨、专题建议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从妇联倡议上升成为城市战略,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牵头推进相关工作。随着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家23部委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市妇联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创新路径、扭住核心、凝聚力量,持续牵头推进成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推动城市治理引入儿童视角,努力为儿童更好成长画出最大“同心圆”,以儿童友好助推全龄友好,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改革举措

立足西部超大城市治理特点和规律,紧密贴合成都社区发展治理强大基础,以“六个友好”理念为主线,充分整合部门力量、社会力量、家庭力量,探索“顶层设计+行动计划+责任清单”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都路径”,形成“以儿童友好社区为基础、以儿童友好单位为依托”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都模式”。

(一)把握“三个坚持”,探索党政主导、“点线面”结合的“成都路径”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将儿童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成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半小时自然体验圈”等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各项战略规划及专项规划。推动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二是坚持部门协同,强化系统推进。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制定14个行动、43项重点任务,推出预期成果、政策举措、重大项目等3张清单。17个区(市)县对标市上组织架构成立区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由市妇儿工委办牵头组织相关市级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推进重点工作,及时解决困难问题,确保44个市级部门和各区(市)县政府各司其职、挂图推进。三是坚持社会参与,打响城市品牌。编写、发布儿童友好城市主题曲《一米》,制作宣传片。抓住国际儿童节、世界儿童日等契机举办天府熊猫塔亮灯仪式、儿童友好城市宣传月等活动,及时展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传播儿童友好理念。

(二)抓住“三个核心”,凸显以社区为本底的“成都特色”

一是推进以儿童之家为核心的阵地建设。依托100%全覆盖的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发布《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设方案》《成都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按照“试点示范+全域推广”思路,首批打造4个市级、20个区(市)县级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分批指导社区通过服务空间“适儿化”改造、打造儿童运动公园等,夯实儿童友好环境基础。二是推进以儿童服务为核心的品牌建设。推动社区结合所辖家庭结构、儿童需求、居民构成,整合各类资源深化“蓉城幸福家·社区家庭日”、“中国儿童戏剧节”进社区等传统品牌。实施“特色项目品牌化打造”计划,培育“儿童食育空间”、“杏儿计划”儿童性教育项目、“红伞护童”参与式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项目等56个特色品牌。每年举办儿童友好优秀服务项目评选活动,通过网络投票、社区路演、服务下沉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丰富儿童公共服务供给。三是推进以儿童议事会为核心的机制建设。探索儿童诉求表达、决策执行、监督评估、意见反馈的社区事务全周期参与机制。指导789个社区建立社区儿童议事会,组织儿童参与社区新建、改造公共空间的调研、论证及规划设计,听取儿童对社区的发展建议,保障儿童在社区发展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

(三)注重“三个动员”,凝聚全社会致力儿童友好的共同力量

一是动员家庭儿童参与。创新打造“儿童友好义集”品牌活动,以“妇联组织+社会组织+家庭儿童”的形式,每月围绕儿童艺术、传统文化、公园城市等不同主题,在区(市)县地标建筑、特色商圈、公园绿道等人流密集处巡回举办义卖、展演、互动活动。二是动员专业力量参与。连续两年在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中举办“儿童友好与未来城市”分论坛,组织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儿童友好社区实践主题研讨会,邀请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及国内外先发城市的有关专家参与,交流建设经验、分享成都做法。联合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成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可行性研究,推动成都大学建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院,深入研究、及时总结国内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积极建言献策。三是动员公益力量参与。联络驻蓉45所高校的125个公益社团,成立“家庭巾帼志愿者联盟”,引导其结合学科特长,为儿童开展知识讲座、实践拓展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市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枢纽作用,凝聚400余家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培训公益人才2870人次,策划推出1600余个儿童友好公益项目,162场志愿服务活动落地社区,以“公益+市场”的方式激发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动力活力。

三、改革成效

实现政治效益、群众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取得治理添内涵、群众得实惠、社会广参与的成效,为儿童更好成长画出最大“同心圆”,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有质感,以儿童友好推动全龄友好,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都市入选第一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为四川省唯一入选城市。“成都市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被评为2022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

(一)取得良好政治效益,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内涵进一步丰富

建立社区儿童议事会并开展议事活动835次,共满足320个儿童意愿,儿童在社区发展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社区发展治理的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推动儿童“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半小时自然体验圈”纳入社区生活圈公服设施规划导则。

发布儿童友好城市主题曲《一米》,编制儿童友好单位建设指引、数字研学地图,首批展示200余个研学点位。

培育“少年警校”“食育空间”等一批特色品牌,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

2022年,789个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全部通过验收,全市儿童友好社区覆盖率达到25%,儿童公共服务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取得良好群众效益,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加速出台、市民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儿童健康方面,全市婴儿死亡率下降至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家庭婴幼儿照护指南、13-14岁在校女学生HPV疫苗惠民项目等政策陆续出台;社区托育纳入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每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入托率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儿童教育方面,涵养家庭教育良好生态,市妇联获评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组建心理健康专家志愿者服务队,举办百场专题巡讲活动,联合成都广播电视台推出“教子有方”融媒体节目92期,普及家庭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收听量达400万人次;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等“双减”落实举措全面推行;中小学劳动教育、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等领域开展国家示范。

关爱儿童方面,为孤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生活补贴2500余万元,为3821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手术、康复训练、辅具适配等康复救助补贴,为2602名7-15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2022年举办14场儿童友好义集,87家社会组织在活动现场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应急救护、防烫伤、城市防拐、艺术、运动、非遗文化体验等专业的互动活动,100余家单位和企业积极参与活动筹备,共收到儿童义卖捐款近2.6万元,并全部用于帮扶困境儿童。

(三)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城市品质更优、品味更高、未来更美好

全市启动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图书馆、儿童友好医院等20个儿童友好单位试点建设,确定51所学校为成都市儿童友好建设学校,完成18个儿童友好乐园改造,建成儿童友好幸福场景314个,实现城区乡村同覆盖、残障儿童等群体同参与,城市凝聚力进一步提升。4个市级试点社区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儿童友好试点社区,成都先后接待124批次儿童友好调研交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成效得到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以及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楠的肯定性批示;国家、省、市媒体发布相关报道100余篇,城市影响力、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随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成都儿童成长环境、人口结构将更加优化,城市品质更优;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将更加凸显,幸福、快乐、温暖的城市品味更高,城市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坚定不移提质幸福成都,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儿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