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乡融合“微改革”助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铁牛水乡新村。 |
一、改革背景
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蒲江县坚持统筹谋划、先行先试,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紧紧抓住西来镇铁牛村作为成都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试点的重要机遇,围绕未来乡村公园建设,立足生态资源禀赋、田园产业根基和社区治理基础,探索规划、人才、机制、共享新路径,吸引60余名常驻新村民和300余名候鸟“新村民”回流创业、回家兴业,着力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年,铁牛村先后获评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
二、创新做法
(一)突出特色,规划引领。一是明晰发展定位。坚持生态美学观规划设计理念,依托资源禀赋,确立打造“城乡共创、社群共生、生态共融、幸福共享”“天府·新林盘聚落”发展定位,明晰推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二是实施系统规划。坚持多规合一,编制完善《铁牛村田园生活度假社区规划》,配套编制精品林盘保护、水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专项方案。制定《天府·新林盘聚落——铁牛未来乡村公园社区规划方案》,划定9.59平方公里,构建“生态农业聚落”“手艺文创聚落”“文旅度假聚落”“文教康养聚落”4个产业聚落、10大场景实验室,打造集生产生活度假于一体的聚落式田园生活度假社区。三是聚力特色发展。有效发挥现存西汉和宋代冶铁遗址、千亩鱼塘和万亩橘园生态农业本底、原生性乡建艺人队伍、徽派建筑新村等特色优势,系统整理、深度挖掘,创新探索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乡土美学文创园区、田园文旅度假园区“三园”兴业路径,致力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二)筑巢引凤,人才兴村。一是搭建平台引人才。盘活利用乡村公有闲置资产,打造党群服务、社区融合、乡村双创、乡村人才、游客接待“五个中心”。以“五个中心”为载体,吸引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60余名不同代际多元人才“回流”成为新村民,新加坡返乡青年、国家级花艺师等为代表的20余名本村青年“回家”,链接15家城市共创方、300余名候鸟“新村民”关注并参与铁牛村乡村振兴事业。二是因地制宜育人才。健全完善新老村民生产生活技能提升机制,实施培训“培训者”计划,联动全村200余名“田秀才”“土专家”,依托柑橘、渔业等特色产业,通过茶话会、田间实操等方式,为新老村民提供本土化培训,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扎根铁牛村推动专业化、社群化、系统化发展。三是做优服务留人才。出台《蒲江县未来乡村建设扶持措施》,从落户保障、安居住房、人才资金、创业支持、子女教育等九个方面为新老村民提升服务保障。目前,已免费提供2处建筑面积共计1000余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给予6套人才公寓10年租金全额补助。
(三)改革赋能,创新机制。一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聚焦渔果产业提升,开展水质优化提升工程,引进高活性生物酶技术,发展生态养殖100亩。实施“两个替代”示范工程,提档升级9900亩柑橘和1400亩猕猴桃产业发展,壮大科技果品协会,深化与新村民团队合作,建成有机种植示范区和都市现代农业体验地1000亩。二是创新多方共赢利益联结机制。联结新村民集体经济、老村民集体经济、新老村民联合集体经济、候鸟“新村民”集体经济、国有经济等五大乡村经济主体,共同推进乡村整体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打造生态农业产业、乡土美学文创、田园文旅度假三大园区。三是建立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机制。充分挖掘果园、水域、绿道等各类资源新价值,坚持“绿道+”“果林+”“鱼塘+”理念,大力发展手作工坊、果林轻饮吧、芳香疗愈度假小屋等农创产品加工及体验产业,打造丑美生活馆、铁牛妈妈的餐厅、匠心民宿等新消费场景20余个,形成“铁牛三宝”“麦昆塔心物”“阿柑”系列等一批特色品牌,推动由单一传统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四)深度融合,共建共享。一是打造美丽宜居场景。依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建成独具魅力的“徽派”建筑风格的水乡新村。整合林盘打造、绿道蓝网建设等项目资金3500余万元,打造铁牛寨精品林盘、水乡广场、生态橘园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和景观节点项目30余个,建成绿道10公里,形成“青山绿道蓝网”乡村生态公园格局。二是创造社区生活融合。坚持“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社会组织协同、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思路,引进社会组织,围绕“主题研究+社区活动”营造模式,开设自然教育、美学建造、有机种植等培训课程,举办乡村音乐会、手作工坊、徒步营等活动,打造集社交、生活、服务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新型社区。三是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精心选配7名党性强、能力强、作风强的致富能人、创业能手、高素质人才新村民进入村两委班子,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探索新老村民协商共建机制,创新开办铁牛夜话,邀请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新老村民代表进行开放对话,增强治理素质,提升治理能力。挖掘工匠文化、孝道文化底蕴,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选活动,持续弘扬文明和谐美好生活新风尚。
三、改革成效
(一)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特色路径。通过吸引60余名常驻新村民和300余名候鸟“新村民”回流创业、回家兴业,参与未来乡村公园建设,探索出规划、人才、机制、共享的城乡深度融合新路径。铁牛村未来乡村公园社区建设经验受到了CCTV1、CCTV2、四川卫视、成都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官方媒体关注,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四川日报、锦观新闻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央视《山水间的家》蒲江铁牛村篇在CCTV1正式播出,点击量超8亿次。
(二)实现了优质生态农产品价值大幅跃升。通过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模式,全域实施“两个替代”示范工程,打造了千亩生态丑橘乐园和“两个替代”技术服务示范门店,实现水果产业提档升级。2022年,铁牛村“零农残”耙耙柑深受北上广深消费者喜爱,还未正式上市就已售罄,价格高达15元/斤。
(三)推动了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通过村党组织核心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重要阵地的功能效应,探索出“资产盘活型”“产业发展型”“村庄经营型”等多元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2022年,全村旅游人数累计达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0万元;全村集体固定资产规模超60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6万元,较2016年的4.8万元增长了729%,发展模式入选2022年成都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