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时隔23年后 曾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实现野外繁殖出苗

2023年03月27日15:2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成都3月27日电 3月26日,据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消息,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时隔23年后在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长江鲟幼苗,跨出了恢复野外种群极为关键的一步。

“你看你看,这是今天早上刚孵化出来的鱼苗,体长大概有五六毫米的样子,通体是白色的。”3月26日上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鹏程小心翼翼地移动鱼苗桶,只见小蝌蚪一样的小颗粒,正拖着尾巴在江水中游动。

此次实验模拟产卵河床环境。宜宾广播电视台供图

此次实验模拟产卵河床环境。宜宾广播电视台供图

李鹏程介绍,这是继今年3月21日成体雌雄长江鲟首次在长江天然水域的自发排卵受精交配后,所收集的受精卵在产卵水域同步又顺利孵化出的首批长江鲟幼苗,也是时隔23年来长江鲟在天然水域自然繁殖产生的第一批苗,预示着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实验圆满成功。“这些刚刚孵化出来的长江鲟鱼苗,活性较好。”李鹏程说,随着气温回暖,长江水温上升,目前正在大量出苗。

“这次繁殖受精率达50%以上,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是我们费了很多努力,花了很多年。这次突破也是全球首次。”牵头主持此次长江鲟野外繁殖实验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浩表示,通过这次实验,打消了大家对长江鲟不具备野外繁殖能力的顾虑和疑问。“证明了只要给长江鲟创造好的水流、产卵环境,它是可以在江里面实现自然繁殖的。”

据了解,此次实验是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等指导下,得到了宜宾市、江安县渔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牵头,联合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等开展。此前一周,科研人员将20尾雌雄成体长江鲟放入空间大小45立方米的人工产卵巢内,通过精准调控水流速度、模拟产卵河床环境,引导长江鲟在天然水域进行自然产卵和交配受精,实现野外自然繁殖。在此过程中研究团队首次清晰地获得长江鲟在天然河道中雌雄互作,排卵、受精的珍贵画面,对于研究鲟鱼类繁殖行为及繁殖需求积累了丰实的一手资料。

长江鲟鱼卵被保护起来进一步观察。宜宾广播电视台供图

长江鲟鱼卵被保护起来进一步观察。宜宾广播电视台供图

据悉,长江宜宾江安段属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等珍稀鱼类的传统栖息地和产卵场。科研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作为长江旗舰物种的长江鲟野外繁殖停止;2022年7月21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此次实验结果,让科研人员重燃信心,为长江鲟实现自然繁殖、恢复重建野外种群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对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杜浩表示,从多年来室内仿生态繁殖成功走向野外自发交配产卵繁殖成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我们还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周波认为,长江的水环境变好了,为鱼类繁衍创造更多有利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为人类留下更多的“朋友”。

科研人员在水中作业。宜宾广播电视台供图

科研人员在水中作业。宜宾广播电视台供图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省宜宾市印发并实施《“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三水共治”,切实推进治污、减排、生态修复三件大事。2022年长江宜宾段水质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域内干流二类水质全年达362天,较2021年增加10天。(王洪江、朱虹、陈建华)

(责编:罗昱、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