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2022年度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候选案例展示>>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

推动现代种业创新 夯实“天府粮仓”本底

成都市邛崃市
2023年03月24日16:4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天府现代种业园航拍图。
天府现代种业园航拍图。

一、改革背景

四川作为全国3个种业大省之一,已在深入实施川种振兴行动,建设全国种业强市、农业科技高地。邛崃针对国内尚无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商业化育种创新水平不高、新品种推广不足、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影响粮食安全的基础性问题,依托种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率先创立天府现代种业园,紧扣种业全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以建设高能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填补国内战略空白,以商业化模式促进研发生产无缝对接,以品种市场化推广提升产业价值,持续筑牢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核心承载区。园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布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列为四川省“1+1+N”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园区,助推邛崃连续获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入选全省唯一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2020年获批四川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二、改革举措

(一)聚焦种源自主可控,建立“保护—利用”高能级种源平台,填补国内战略空白。针对国内种质资源库散、小、弱的问题,率先在全国建立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统筹保存、研究利用与科普展示功能,抢救性收集国内外优质种质资源。项目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种质资源管理体系,成为农业农村部西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一是创新“基因库+活化圃”集成保存模式。规划建设可容纳180万份种源的基因库和170亩特色种源圃,目前已收集16万份,涵盖成都麻羊、内江猪等18个地方特色畜禽种质资源,建成动植物资源圃(场)8个。二是构建“鉴定评价+基因挖掘”检测利用体系。专业化引入集DUS测试、品种区试、抗性鉴定为一体的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完成品种鉴定检测2400余份;市场化入驻西南首家第三方种子质量检测机构,完成种子样品检测3200份以上。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作物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挖掘和克隆水稻等重要基因20余个,创制作物新材料40余份,为新品种研发提供原始创新基础。 

(二)聚焦育种联合攻关,创新“市场—研发”商业化育种模式,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难题。针对院所研发较强、市场对接不足,而企业研发偏弱、市场敏感度较高的“两张皮”“肠梗阻”现状,以天府现代种业园为纽带平台,创新构建“市场需求—定向研发—应用推广”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有机衔接。一是创新“订单式”市场研发模式。采取“揭榜挂帅”方式,统筹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筹建天府现代种业研究院,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科研院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嘉林生态农场与川农大合作研发的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兴粮油、鑫禄福联合中国农科院,定向开展新品种研发和生产工艺改造,新兴粮油销售收入由2020年的11.42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26.08亿元,增长130.89%,两家公司浓香型菜籽油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近三成。二是探索“轻资产”的孵化成长体系。针对育种专家有品种无资金、初创企业有技术无平台的现状,采取“孵化器+产业基金”模式推动双创孵化,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种业高品质科创空间,全要素配套种业实验室、试验田、制种基地等科研设施,组建西南首支1.5亿元种业产业基金,研发出荣两优99等农作物新品种35个,吸引成都和意等12家科技型种业企业入驻,力争2025年前培育出至少1家上市公司。

(三)聚焦成果转化应用,构建“品种—产品”全链条延伸体系,做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种业发展,强化新品种的规模化市场推广,推动进基地、入工厂、上餐桌。一是引导“就地化”成果运用。与制种企业市场化对接,根据新品种的制种推广需求,建设国家级制种基地2.8万亩,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研发的川康优6107、川久香糯等新品种转让给四川丰大等园区企业,实现成果就地转化。我市制种面积和制种量居成都市第一,促进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57.7万亩、年产量24.3万吨,多次荣获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二是促进“品牌化”价值提升。发挥已集聚的110余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优势和品牌优势,大规模开展新品种市场化推广和原料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金忠、春源、新太丰等肉类企业通过运用新品种、培育新品牌,其产品进入盒马鲜生、伊藤等大型商超,市场份额占成都市两成以上。荃银高科联合省农科院,定向研发推广酿酒专用粮新品种7个,已在古川等本地酒企试酿成功,提升优质出酒率5%-8%,正与郎酒、泸州老窖等知名品牌开展合作。

三、改革成效

(一)探索了种业发展的全新模式。坚定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学习借鉴南京、长沙等地种业科技创新先进经验,同时针对性破解种源保护利用偏弱、制种生产在外的难题,坚持取长补短、对标超越,探索形成种源保护利用—商业研发转化—制种规模生产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填补了种源保护战略空白,实现了商业化育种、市场化推广、品牌化发展。目前已吸引科研团队10个,聚集种业龙头企业9家,培育出邛崃黑猪、邛崃黑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农业龙头企业数居成都市首位。

(二)贡献了川种振兴的战略载体。与国、省、市农科院和川农大、南京农大等8家科研院校形成战略合作,天府现代种业园建设工作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2021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四川省“1+1+N”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园区,成为全国3个率先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种业园区之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种业司司长张兴旺、省政府主要领导和成都市委主要领导等对邛崃种业发展模式给予肯定;省政府研究室《依托天府现代种业园打造四川农业“芯谷”》的建议被省委主要领导签批,《推广邛崃市“133”现代种业发展模式的专报》被成都市政府领导肯定签批,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办公厅《四川信息》、省政府办公厅《政务晨讯》、省委改革办《四川改革动态》、成都市委办公厅《每日要情》等专版刊发。

(三)得到了行业领域的高度评价。成功举办了天府国际种博会、中国鲜食玉米大会、“藏粮于技”院士讲堂等专业论坛、展会22次。国际种子联盟秘书长迈克尔·凯勒点赞天府国际种博会,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等针对种业创新发展现场把脉定向。全球种业企业三巨头之一的先正达副总裁汪泓高度评价园区建设管理,并将种业板块西南区域运营中心布局在邛崃。CCTV多个频道报道了市种业发展的创新做法,《人民日报》以《一座资源库、筑起安全岛》《振兴种业、创新科技,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现代化服务——成都科技兴农粮满仓》刊载报道,《四川日报》以《擦亮川种金字招牌、勇担粮食安全使命》为题专题报道。

(四)探索了城乡融合的试验路径。采取“特色镇+林盘+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科学配置在地资源,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场景,打造的种业小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一社四司”服务体系和“党建+合作社+企业”的农集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吸引社会各类资金4500万元服务国家级种业园区(西南唯一)发展,该区域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增收30万元,被评为2022年成都市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创新共同富裕新路径,示范推广“3T”联农带农模式,盘活土地资源2500亩,整治林盘110亩,其中蔚崃林盘荣获成都市十大新消费场景,促进该区域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95%,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该市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四川唯一)、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录,蝉联国家级制种大县,获评2021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