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让彝绣产业成为群众乡村振兴路上的“发财树”
人民网成都3月9日电 (朱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传承和保护好,并合理进行产业化开发。”来自中国彝茶之乡——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说,要在推动文化传承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受访者供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乔进双梅带来了彝乡发展的好消息。据她介绍,她所在的县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11379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16399元,好多脱贫户都开上了小轿车、办起了家庭农场,日子越过越好。
“我将立足工作实际,专注于非遗传承和彝绣产业发展,继续拓宽彝族刺绣居家灵活就业的路子,探索‘彝绣+乡村治理’‘彝绣+旅游’等发展模式,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提高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核心品牌竞争力,多出新品、多出精品,带动更多彝乡农村妇女就业增收。“作为马边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进双梅希望通过努力把四川省民间艺术之乡(彝绣)的牌子擦亮,“让彝绣产业真正成为彝乡群众乡村振兴路上的‘发财树’。”
“但我们也要看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传承人断层现象严重,而且非遗文化遗产大多为传统手工艺,在当地流传很久,但产业发展不具规模,小而散,产业化开发难度大。”乔进双梅说,当前的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而年轻一代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导致传承人断层现象严重。
乔进双梅表示,从非遗传承人培养的角度,建议教育部、文化旅游部等部门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支持力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兴趣班进入校园,并按照课时补助或每月定额补助(如每月补助1000元)的方式,给予非遗老师补助。
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乔进双梅建议文化旅游、妇联等相关部门,在基地建设、技能培训、产品推广、农村妇女灵活就业等方面,加大财政性资金、政策性项目的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