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神奇小楼里的“空中菜园”

刘海天
2022年11月30日09:3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传说中,巴比伦有个空中花园,是一个千古闻名的世界奇观。现实里,成都市有个“空中菜园”,引来了无数的好奇和赞叹。

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新安社区内,有一座小楼与众不同。它的外立面不是光溜溜的水泥墙,而是一个种满了各种蔬菜的立体菜园。楼顶是一片平整的菜地,草木葱茏郁郁青青;四壁是很多层叠的菜箱,枝繁叶茂水水灵灵;楼底是几个圆形的鱼池,锦鳞游泳干干净净;楼前是芳菲的草地,鲜花盛开灿灿烂烂。

蔬菜长在楼层中。科道公司供图

从远处望去,这楼好像是一棵大树,身体充盈着生命的青绿色。走到近处看,才发现它是一个神奇的生态系统:占地少却造“地”多,住楼房却有菜园,居城市却入“氧吧”,生活美却无垃圾……空中菜园可以种菜,可以种花,可以种水果,还可以种药材。种菜美了口腹,种花美了心情,种水果美了肠胃,种药材美了人生,人们感叹:原来生活真的可以更美的。

从源头入手,解决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就从种子、土壤、肥料开始寻求干净;减少健康安全问题,就从空气、食品、精神开始寻求优质;求解耕地安全问题,就从改造、升级、换代开始寻求创新;探索能源安全问题,就从回收、利用、循环开始寻求突破……这些思路整合在一起,就有了科道公司构建的“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如今,这个系统已经发展到了4.0版。

新安社区,这座诗情画意的样板楼,由四川科道公司于2019年开始筹建,于2021年底建成。全楼占地面积约370平方米,总高6层、地下1层。楼顶空间被改造成了458平方米的可供种植的土地,土地资源和空间的利用在这里达到了极致。地上的6层楼中,每层可以住2户居民。居民室外是一个走廊步道,沿步道设置了很多可以种菜的专利箱。每户居民房屋建筑面积为106平方米,室外却配有150平方米的专属有机果蔬园,室外比室内面积还大。

生机盎然的神奇小楼。科道公司供图

步道两侧种植的各种时令果蔬,随手可摘、举手可得,提供着居民家里一年四季源源不绝的食材。菜园中,配有补光和滴灌等智能农业生产管护系统,让空中的蔬菜可以在楼层之间茁壮成长。楼上种植的上百种优质蔬果,除了满足居民一日三餐、全年四季的食物需求外,还可以赠送亲朋好友,或者与邻里之间进行交换。

没有无源之水,没有无土之花,这些优质的瓜果是怎么种出来的呢?原来,楼里藏着一个创新发明的成果。

通过改造传统的楼房下水管道,这里实现了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分流、处理和利用。样板楼以立体多层的方式和循环农业的模式,在每户居民外墙上和楼顶进行有机果蔬的生产。“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将楼栋居民生活产生的大小便、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就地进行处理并转化为资源加以利用。除了为这座空中菜园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和灌溉用水,还能为楼中的居民提供生活燃气,解决做饭和烧水所需要的能源问题。

样板楼采用“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将生活污染就地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对外界环境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这样的操作,实现了垃圾的变废为宝,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了环境治理保护的成本。

样板楼的负一层内,采用鱼菜共生系统养殖鱼类和种植蔬菜。鱼菜共生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将水产养殖与农业种植及生态建筑有机结合,水产养殖产生的有机物处理后用于果蔬种植,经过植物净化后的水用于水产养殖。这样,就实现了整栋建筑中养殖与种植两种生产方式的生态循环。鱼菜共生系统由四个模块组成,即高密度养殖模块、水处理模块、有机营养液制备模块、种植模块。

推门见菜地。科道公司供图

高密度养殖模块则由9个养殖桶组成。进水水流的冲击作用在鱼池中形成漩涡,将养殖尾水经排污口及管道输送到水处理模块;水处理模块由固液分离机、生物滤池及增氧杀菌系统组成,养殖尾水到达水处理模块后先通过固液分离机分离至有机营养液制备模块处理,干净的水经过生物滤池过滤后,再经增氧及臭氧杀菌之后回流到鱼池。分离出的鱼粪便经过有机营养液制备模块的矿化分解,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矿质营养元素,进而实现从养殖到种植的生态循环。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并不起眼的地下室里,养了虹鳟、鲟鱼、雅鱼等名贵优质鱼类。这里的秘密,还在于“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据介绍,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的自制有机饲料,原料都来源于这个系统。这种饲料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激素和抗生素,以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绝对安全。

科道公司负责人宋志远介绍,这座样板楼是“智慧碳中和生态价值系统”的综合体现。该系统由生态建筑、有机农业、环境治理、绿化产业化价值4个子系统构成,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第一,为每户居民创造了品种多、数量足的优质有机蔬菜、水果和鱼肉,接近零成本地解决了每户居民日常所需食物的安全、健康和品质问题,构建了全新的居民食物供给保障机制。

第二,将有机生活污染物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但创造了价值巨大的有机肥和水气能源,更从源头上消除了污染。

第三,通过降污减碳、农业生产吸收、节能减碳以及消除居民生活碳足迹等途径,在让居民享有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碳中和。

清风满袖,青色盈眸,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一道崭新的风景。这是对幸福生活的新探索,这是对发展模式的新追寻,这是一种未来可期的新生活。

(责编:章华维、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