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拯救濒危植物的“植物王国”

2022年09月30日12:1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四川省乐山市,古称嘉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森林在城市里、城市在山水中”,是对这座城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乐山市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喜迎二十大,聚焦新发展。近日,人民网四川频道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主题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聚焦乐山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展实践。

 “这是桫椤,那边是金毛狗,这些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蕨类……”在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实验站工程师李小杰对各类植物如数家珍。

李小杰对园区内植物如数家珍。陈潇洋摄.jpg

李小杰对园区内植物如数家珍。陈潇洋摄

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海拔800米的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在这里,植物界“大熊猫”峨眉拟单性木兰正舒展着绿叶,仙琴水蛙在池塘里交替“弹奏”出美妙的“琴声”,似丝丝细流淌过心间。正是峨眉山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实验站研究员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期的努力,让这里成为了拯救濒危植物的“植物王国”。

对于李小杰来说,翻山越岭寻找濒危物种,穿梭在山林间,行走于悬崖边,是他工作的常态,“拯救濒危植物的脚步,一刻也不敢停歇”。

峨眉拟单性木兰。乐山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峨眉拟单性木兰。乐山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今年4月24日,李小杰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他最近在野外发现的“惊喜”。“前几天听说有一条峡谷要进行旅游开发,所以特地前往,看看有没有植物可以抢救。没想到在过程中居然发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植物冬青沟瓣。”这一发现,让李小杰感到非常欣喜。“这是在峨眉山第一次发现这种消失了近百年物种。接下来,我们将对其进行就地保护、取种繁育,如果能够繁育成功就进行野外回归。”李小杰说。

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发现者,李小杰常年开展野外资源调查,练成了峨眉山植物的“活地图”。2019年,和同事李策宏首次在峨眉山发现光叶蕨,填补了峨眉山没有一级保护蕨类植物的空白。

科研人员对槽舌兰进行人工培育。乐山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科研人员对槽舌兰进行人工培育。乐山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从2017年开始,实验站开始进行峨眉槽舌兰(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的人工繁育,经过科研人员5年的努力,今年9月21日对其进行首次野外回归。此次回归工作完成后,峨眉槽舌兰的数量将从300株增加至1000株。

一次次野外考察与发现、重复不断地研究和保育,峨眉山实验站的工作人员们一心扎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峨眉山乃至乐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乐山市绿色生态发展交出了一张绿色成绩单。

峨眉山发现的光叶厥。乐山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峨眉山发现的光叶厥。乐山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统计,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收集保存的活体植物近31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9种(占全国的34.62%) 、中国特有植物125 种,其中以“峨眉”命名的有两百多种,在实验站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实现峨眉拟单性木兰、峨眉含笑等珍稀物种的野外回归。实验站的各项研究成果展现出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的乐山智慧。

同时,作为四川省第一批科普教育单位,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每年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数百人次,接待大中小学生数千人次,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向社会各界传播生物多样性理念。(王凡 陈潇洋)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