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乡风文明拾贝

【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 | 乡风文明拾贝】

为社区谋“大同”

——记广汉市金雁街道大同社区党委书记张科

孔继红
2022年09月20日16:3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大同,出自《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之《礼运大同篇》中,描述了孔子的理想“大同”世界。

在四川省德阳广汉市,就有社区名“大同”,是在2020年5月经建制调整,将原桅杆村、龙江村等合并而成。该社区,向东至坪桥河,向南至湿地公园,向西至汉州大道,向北至宏达立交,面积约3平方公里,下辖11个居民小组,其中8个居民小组、3个农业小组,总人口超过1.8万人。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张科,今年44岁,身材壮实,宽脸寸头,嗓音洪亮,是土生土长的桅杆村人,说一口标准的广汉本土话。

如何让社区如其名,真正实现“大同”,对张科来说,那就是:社区连着居民心,一起努力奔小康;邻里互助讲友爱,文明和谐人人夸!

“脑壳够灵光才能把乡村振兴整巴适!”

经过城市的扩建和地域的变迁,村组变成了社区,农民变成了居民。大同社区所在的地域,从2005年开始陆续征地拆迁。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做好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张科从征地拆迁开始就谋划起了大家的未来出路。

“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基础,让他们放弃土地,搬离家园,从此失去多年来形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无异于一场革命。”自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张科,很理解大家的感受,“这些被征地拆迁的农户,以前只会种地,现在进入城市生活,没得一技之长,一开始会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为了保障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张科联系劳动保障局,针对大家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不同的就业创业培训,组织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让他们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如今,已陆续有580余名被征地劳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2015年,退伍老兵黄家文回到家乡大同社区,就在社区的帮扶下自主创业,从最初的一家小超市发展到现在开了3家大型连锁超市。“当时,广汉市委组织部正在大力推行‘党建+金融’,得知我想开超市,张书记立即帮助我寻找合适的铺面,减免优惠租金,又协调银行给予贷款优惠,还常常在社区活动中义务帮我宣传,才让我能创业成功。”如今,黄家文也热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区建设尽一份力。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如果你不努力不去实践,它就只是个肥皂泡泡!”“哪个说大器要晚成,就是要趁到年轻,去好生奋斗一哈!”“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张科在社区开展上门走访时,总是这样鼓励那些想创业的人。

“社区居民要增收,不搞产业不得行,只有鼓起钱袋子,才能过上好日子。”针对社区拆迁居民的楼房宽阔,附近有许多大型商住小区,张科认为在发展“庭院式经济”上大有可为,积极鼓励他们利用房前屋后装修不同风格,打造特色餐饮民宿农家乐等。对于想出租自家一楼门面房的,帮他们联系租户,还可以在自家的出租房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如今,大同社区已经形成餐饮民宿特色商区,经营户达到70多户,其中大型农家乐就有4家,年营业额达到5000余万元。

“乡村振兴同样有后半篇文章可做,‘脑壳灵光’才能把这篇文章整‘巴适’!”现在的张科,心里又有了新的规划,“我们正准备利用靠近天府大道北沿线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餐饮、民宿、仓储、物流,并计划利用社区的特色餐饮、传统茶艺、民间文艺、乡间民宿,打造一个广汉版的‘宽窄巷子’,打开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径。”

“做事要敢开先河,发展一定靠创新!”

在大同社区,有一项工作在广汉乃至德阳全市开了先河,那就是居民众筹开菜市场!这个菜市就是——桅杆菜市。

桅杆菜市在2018年3月建成,市场分区经营,设施齐全,60家商铺、147家摊位生意兴隆,涵盖肉类、蔬菜、水果、熟食、干杂、百货等。“这家市场的诞生,没有依赖政府,而是靠着村民们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改善环境、方便生活、解决就业、长效增收中寻找到了一条全新的破解之路!”张科言语间掩饰不住骄傲和自豪。

以前,这里没有正规的农贸市场,菜贩们往往只能将蔬菜随意摆放在路边,供居民们购买。“这些随处摆放的路边摊,不仅影响环境、阻碍交通,而且还有食品安全隐患。尤其到了下雨天,蔬菜会沾染上污泥巴,居民们来买菜也无处躲雨。”张科对当时的脏乱差还记得很清楚。

如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能总是依赖政府,自己能想办法解决的事情,就力争自己解决。”这成为了张科和社区其他干部们的共识。

“做事要敢开先河,发展一定靠创新!我们就想,干脆建一个综合市场,资金方面由社区居民入股众筹,既能改善社区环境,还能解决居民买菜难的问题,而且能带动社区群众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在张科向当时的北外乡党委、政府汇报了这一想法后,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于是社区“两委”立即开始行动,进行民意征集、调研、召开居民大会等。

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张科带领社区干部在与政府相关部门商讨,征求居民意见,讨论入股模式,进行工程招标......过程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然而,一个新生事物刚开始诞生时,总是会让很多人犹豫迟疑。“到底行不行啊?”“怎么没听说过这样整的哦?”“会不会入股的钱打了水漂?”很多居民听了社区干部的宣传,一时无法理解,持观望状态。

张科深知大家的顾虑,详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党委政府引导、基层社区主导、普通群众参与”的公共基础设施众筹投入机制,由社区成立市场管理公司,统筹协调具体事务。看到社区干部们尽心竭力为大家服务,以及建立菜市的前景日渐明朗,最终吸引了1900多名居民认筹2050股,以每股800元的方式加入进来,共筹集资金164余万元,股民则可以在每年年底享受分红。

辽源路本来是一处断头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桅杆菜市就将地址定在了这里。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面积4200多平方米的桅杆市场终于建成。

“市场门面和摊位优先低价租赁给社区的家庭困难人员和伤残人员。”张科的态度很鲜明。在北外乡政府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有意承租者现场抓阄,确定了自己租用铺面和摊位的位置,整个过程公平公正。

桅杆菜市开业后,随着人气不断增旺,大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少商家不仅在菜市里做生意有可观的收入,还能每年得到分红。2021年,每股分红100多元,持股越多红利也越多,到现在已经是一股难求。

桅杆菜市的建设和经营模式,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成功道路,也极大地缓解了附近居民“买菜难”的问题,还带动了失地农民就业创业300余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搞快搞快,按照广汉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大规模核酸检测实战演练的通告》,今天我们要在社区设置23个核酸采样台演练,一点都不能拖哈!”

“你们要晓得,防疫这个事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

自从成都“7.15”疫情发生以来,张科又开始忙碌起来。不过,相较于3年前疫情初始,现在的张科已经有了一整套自己的经验和办法,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

“我们是广汉市面积第二大的社区,也是金雁街道人口最多的社区。”回想疫情刚暴发时,物资储备、卡点值守、人员排查、隔离管控,还是让张科有些手忙脚乱。好在疫情工作很快就上手了,“只要不怕辛苦不怕累,工作肯定做得好!”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让张科印象最深的,是有着72个出口的自建小区的防控。这个广汉北区最大的开放式自建小区,以天津路为线分为南、北两大片区,占地388多亩,涉及780余住户,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外来人口。住户分散、进出口多、人员流动大,是当时疫情防控的高难度点位。

面对当时严峻的疫情形势,这么大的自建小区,人员复杂出口又多,怎么实现封闭式管理,张科急得整宿睡不着觉。“怎么整?我就不信我们这么多党员干部和热心居民,想不出个好办法,整不下这个硬骨头!”

在张科和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对自建小区的72个口子进行全部打围。经过志愿者、民兵、社区干部的连夜施工,不到24小时完成了全部封闭施工,仅留下2个进出口(南北区各一个)方便居民进出。

打围后的自建小区,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实行每天“一户一卡”管理制度。“自建小区里外来租住人员较多,我们把小区住户分为广汉本地人但并非社区户口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两类,在严格实施‘一户一卡’管理制度上,针对这一群体做了特殊规定:对于在疫情发生期就在小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保障他们的生活物资,疫情发生期未进小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一律禁止进入。”

“我们刚开始进行‘封口子’行动时,有少部分居民不配合,经过多次宣传解释后,他们也晓得这样严格管理是为大家好。”实施封闭管理后,由社区干部、民兵、网格员、楼栋管家和志愿者组成的小区管理执勤队伍,对卡点进行24小时轮流执勤,确保了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张科还摸索出一套“二四五”工作法。“双排细筛”人员信息:排查辖区内房屋存量,排查辖区内居住人口情况;严把“四个输入”关口:严把居住关口、企业关口、卡点和监测点关口、微信登记关口;精准管理“五本台账”:建立小区外来人员登记台账,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台账,卡口进出登记台账,辖区娱乐场所登记台账和输出人员登记台账。

“疫情也是一场考验,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考验的是我们的意志是否坚强,是否有万众一心的精神!”张科将疫情作为对社区党员干部的大考,以此培育基层治理储备人才。“我们对居住在辖区内但党组织关系未在本辖区的党员和退役及现役军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其进行考察、考核,将其中涌现出的先进者纳入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的后备人才。”

现在,张科又新推出一项“认领式”防控措施,由每个社区干部认领一个商住小区的防控工作。而他自己,就带头认领了社区规模最大的小区“北城云璟”,负责已入住的1700多户2800多人的疫情防控工作,并且要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在2小时内完成小区所有居民的核酸检测。“我是社区书记,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理所当然由我承担!”

作为社区疫情总指挥的他,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演练中,曾扮演过小区隔离人员监控实施者,扮演过排查小组长,还做过疫情防控应急队长等,有时候遇到隔离人员因被隔离后情绪不稳定,他还扮演心理疏导师,隔着门缝与之交流谈心,一站就是半小时以上。

“5+2”“白加黑”“连轴转”,那段时间,张科常常忙得没空回家,时间最长的一次,整整18天没有回家,累了就在社区办公室的沙发上小憩一会儿,然后又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有群众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说:“我首先是党员,应当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冲在第一线;其次我是一名社区干部,社区群众的安危,应当由我们来守护!”

“党员这根主心骨插得稳,老百姓心里头才踏实!”

2020年,“8.11”特大暴雨洪灾袭击广汉,全市防汛抢险形势异常严峻。当日13时,金雁街道启动应急预案,张科主动请缨,组织社区干部及民兵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在安置小区和自建小区挨家挨户转移受灾群众。连续两天,张科率队共转移安置群众200余人、家具家电100余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由于暴雨持续不断,坪桥河水位持续高涨,河水漫过河堤,乾坤堰段发生险情,堤坝裂缝正在形成,周围已经出现垮塌,情况万分危急。为避免险情进一步扩大,对周边小区和道路设施造成损害,张科二话不说就带领突击队员紧急行动,冒着狂风骤雨协调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数台和砂石材料、钢管、防洪袋等物资,对乾坤堰实施加固加高工程。经过两天两夜的连续奋战,乾坤堰河堤完成长600余米、高1.5米的防洪堤,有效控制住了险情。

在湍急的洪水中,张科不畏艰险,挽起裤腿跳入水中运送沙袋,好几次险些被洪水卷走。周围的抢险人员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却说:“没事,我的身体结实,冲不走。”当这次抢险行动结束时,张科已经精疲力尽,满身泥泞。

还有一次,在连夜紧急修复一处水毁工程时,光线昏暗、地面凹凸、洪水险急,连续奋战的张科体力不支,晕倒在了洪水中,手腕严重受伤。但他依旧未停歇,靠着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力,强忍疼痛爬起来继续作战……

暴雨的侵袭,击不退守护的力量!历时8个日日夜夜,张科先后在大同小区、龙江小区、天津路、长春路等10个地段,封堵管涌4个,抢修渗漏20余处,协调配合修复决口河堤、筑牢防洪堤坝800余米,昼夜巡堤徒步往返10多公里。

由于过度劳累和雨淋水泡,他的嗓子哑了,眼睛里充满了血丝,皮肤红肿,又痛又痒。大家劝他休息一下,但他坚持一边用药一边工作,“越是危急关头,我们越要冲在最前面。党员这根‘主心骨’插得稳,老百姓心里头才踏实!”

“多亏了张书记带领突击队日夜巡防和抢险,才让我们没有遭受到大的损失,在夜里能睡个安稳觉。”社区居民们都深受感动。

“民生实事要做到居民的心板板头!”

在张科的手机微信里,以片区和小区为划分的群组,多达20多个,这些群组里大多都有四五百人。“龙江村4组道路修缮完工,可以正常通行啦!”这样一条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在今年4月的一天,一大早就在社区微信群里引起“喧哗”,并被迅速转发到其他群组。

原龙江村4组路段由于年久失修,加上大型车辆长期碾压等原因,导致路面多处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脱皮碎骨”的路面给出行的车辆、行人造成不便,也给过往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张科积极争取金雁街道支持,筹集资金对该道路主要路段进行了修缮改造。

“不要小看这些葱葱蒜苗儿(四川方言,形容事情很小)的民生小事,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大事,它关系到我们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做就要做到居民的心板板头(四川方言,心坎上的意思)!”在社区办理民生事项的过程中,张科总是这样强调。

社区居民余大爷是个老党员,今年70岁了,患有脑溢血,前几年儿子不幸去世,余大爷平时就靠老伴照顾。张科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时间上门看望余大爷,了解他的生活需求。余大爷去医院看病,张科就会安排人员去接送和陪护,十几年如一日。

“我们大同社区现有40多个65岁以上有基础病的老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曾为社区贡献了力量。现在社区专门安排了人员定期上门慰问,帮助老人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在辖区内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并联系了社会组织进行帮扶。”张科希望用这些点滴小事,温暖老人们的心,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爱。

哪里邻里闹纠纷了,谁家婆媳吵架了,谁的生意陷入了困境,哪个小区出了问题,大家都来找张科。“我们只认张书记,一定要张书记来说句公道话!”

“家庭和谐,邻里才和谐,社区也才和谐!”张科不厌其烦,将这些“葱葱蒜苗儿”的小事,都一件件解决好,而且让大家都心服口服,“我在这里土生土长,就扎根在这里,为社区居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德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广汉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些荣誉,就是对张科最好的肯定。

从当初正在重庆做电器生意突然被“召唤”回来当社区干部,到现在一门心思都用在社区的发展和让居民安居乐业,张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做老百姓最满意的事,争取早日实现“大同”理想的那一天!

 

作者简介:

孔继红,曾在小作家杂志社、德阳电视台、德阳日报社从事新闻记者和编辑工作,所采写稿件刊登于《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多家媒体,曾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四川新闻奖等奖项,现为广汉市委宣传部特聘通讯员。

(责编:彭茜、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