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社会

震中悬崖上的“铁胆红颜”

2022年09月16日07:20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震中悬崖上的“铁胆红颜”

  在打通磨西到海螺沟景区X019线“最后一公里”通组公路后,9月15日,刘金梦、石彩霞和同事们“转战”村道,在泸定县磨西镇青岗坪村继续抢通保通作业。

  刘金梦、石彩霞,分别是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唯一的女挖掘机手和唯一的女装载机手,两人都曾在甘孜州机械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奖。“9·5”泸定地震后,她们第一时间奔赴抢险救灾一线,无惧余震、冒着飞石,战斗在公路抢通保通的第一线,专业技术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大伙儿的一致赞誉。他们说,巾帼不让须眉,咱们的这两位女“机手”,可是地震抢险救灾的“铁胆红颜”!

  玉米粒大的石子打在车上,“乒乒乓乓”作响

  抢通X019线的9公里多路段,用了9天,仅峰子岩1公里路段就耗时近4天,也是被抢险小分队视为最难的一段。在打通这段路时,因山崖突出,大挖掘机无法通过,一度调用小型挖掘机清障排险。

  一侧高山一侧峭壁,不时飞石滑落。因持续降雨,堆积在路上的坍塌体湿滑、黏腻,一台黄色挖掘机伸展长臂,灵活地清理着路面落石、山壁的坍塌堆积体……那个一脸沉着、神情专注的挖掘机操作手,就是刘金梦。

  刘金梦是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雅江分局职工,地震发生后没多久,她接到任务,马上赶往200余公里外的泸定县支援。当晚6时左右抵达后,刘金梦就被安排在省道434线猫子坪到磨西段进行抢通作业。这是从泸定县城往磨西镇方向的最快“生命通道”,因为断道,不少车辆被堵在路上,无法前行。

  第一眼看到受损道路,刘金梦惊呆了:“公路被砸得一塌糊涂!”地震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夹杂着数量众多的巨石,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都是脸盆那么大,还不时有飞石向下滚落。她凝神屏气,登上一台就近调过来的挖掘机,就往前方开去。

  余震不断,玉米粒那么大的石子不断打在车上,“乒乒乓乓”作响。虽然是第一次参与地震抢险救灾,但刘金梦不怕:“有同事放哨,随时观察上方的落石,并提醒我们。”正在紧张的时刻,驾驶室的扩音器传来放哨员的惊呼:“赶快后退!”刘金梦立即操作挖掘机往后退,刚退出作业点,一堆茶壶大小的石块就滚了下来。

  当晚工作到20时,他们才停止作业。第二天凌晨4时多就起来赶赴作业点,到凌晨6时抢通了这一段。在他们的努力下,泸定县城到震中磨西镇的最快“生命通道”在地震发生后第二天16时全部抢通。

  从一名普通养路工人“转岗”才3年多时间,刘金梦已是一名优秀的挖掘机手。虽然此前她没有在飞石中抢险的经验,也第一次在这么险峻的环境下作业,但她秉持着一个理念:把挖掘机站的位置看好,让自己稳着点,就不会有问题。

  往常开一天脚要痛两天,这次连续奋战已没感觉了

  石彩霞就是泸定人,也是2019年从普通养护工人“转岗”装载机手的,和刘金梦同一批。作为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泸定分局的一名装载机手,石彩霞经常参与因泥石流、暴雨等造成的公路中断抢通保通作业,开装载机干一天是常有的事。装卸机前方的铲斗要举起来,需要踩油门;而给油又不能太多,又要及时踩刹车。开着机器上路,她的脚要频繁地踩油门、刹车,一天下来,脚要痛两天。

  这次,从地震发生后到现在,她已连续奋战了10天,但与往常不同,“完全感觉不到脚痛”。她说,注意力都在抗震救灾上了。

  “9·5”泸定地震发生的时候,石彩霞正驾驶着装载机在省道434线磨西到雅家埂段(往康定方向)开展日常公路养护。接到上级的增援调派,她马上调转车头,直奔泸定,在省道217线上清理落石。第二天,她被抽调到国道318线泸定到二郎山段,持续保通作业,保证这条从雅安方向进入泸定、康定的“生命通道”畅通无虞。9月10日,又被抽调到磨西到海螺沟景区的X019线上,攻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和国道、省道不同,X019线的公路要窄不少,在峭壁上通过的时候,要紧贴山壁、专注前方,不能有丁点分神。有村庄、田地的地方,又不够放料,需要清理的垮塌山体要通过车辆运出去,路窄,装载机的每一斗作业都很艰难,但石彩霞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抢通作业。

  地震发生后,石彩霞的父亲、爱人也都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抢险中,两个孩子留在泸定县城由同事“代管”,一家人十来天没碰过面。不过,让她自豪的是,孩子们主动给她打电话:“妈妈是开着装载机帮助大家的英雄!”(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