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成都

勾画大国基建的成都妙笔

2022年08月05日07:42 | 来源:成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勾画大国基建的成都妙笔

  天府美术馆

  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横卧伶仃洋碧波之上,将我国香港、澳门、广东珠海紧紧相连;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营,复兴号首次驶上雪域高原;

  列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网的成兰铁路,历时10年贯通跃龙门隧道;

  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在我国建成……

  大江南北,一个个重大基建项目稳步推进,在十年间勾勒出中国经济地理新版图。

  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对于筑牢大国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远思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这其中,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题中要义,成为夯实大国之基的重要支撑。

  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仅过了三天,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前经济工作部署,涉及网络型基础设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

  在此之前,中国基建已在快速发展的车道上驰骋多年。搞好西部地区的基建,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他曾在青藏高原发出感慨:“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四川省主干城市,首要之举便是补齐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十年来,极具未来感的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天府国际机场开航投运;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人文艺术图书馆三大新馆惊艳亮相;印发《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既补短板强弱项、又调结构增后劲,中国的大国基建之路,成都一直在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7月8日晚,一场精彩绝伦的光影秀在成都超算中心“硅立方”上演。这场沉浸式视觉盛宴尽显科技之美。市民们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流光溢彩的建筑里,有着西部“最强大脑”——成都超算中心最高运算速度达10亿亿次/秒,进入全球前十。

  突破想象极限!——这正是十年来中国基建狂飙猛进的真实写照,投射了成都基建快速发展的缩影。在不少令人惊叹的基建项目中都闪现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团队的身影。7月21日,由于在重大交通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等领域的突出成就,中建西南院的总建筑师邱小勇荣获中国建筑首席大师称号,总建筑师刘艺等荣获中国建筑大师称号。这是一个闪亮的日子,其背后是中国基建发展的非凡十年。

  交通基建“填空”

  “太阳神鸟”破解难题

  2021年3月30日,位于成都简阳的天府国际机场正式亮相,“神鸟驮日展双翼”为中国西部交通基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傍晚,天府国际机场航区工程设计总负责人邱小勇,和团队成员刘艺、陈艺、刘世海、张宗腾、张学兵、杨林山等一行人来到了机场,等待着晚上的亮灯仪式。过去五年,邱小勇团队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天府国际机场项目中。看到纸上的蓝图变为拔地而起的建筑,大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如同看到自己养育的孩子,在积年累月间长大成人。

  “3,2,1……”伴随着倒数声,邱小勇团队的所有人心里既期待又兴奋,多年日夜奋战的片段如一帧帧电影画面浮现在了脑海中。

  时间回到2015年6月,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巴黎机场工程公司(ADPI)和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三家组成的联合体提出的“太阳神鸟”方案,力压来自全球的其他六个联合体,唯一获得专家全票推荐!

  但“太阳神鸟”方案的诞生并不容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需要一次性修建两座航站楼,这在全国都是首例。既要保证高近机位率以方便旅客登机,又要让旅客过检后步行距离适中,还要考虑航站楼之间的中转联系,这是国内首次遇到的难题。

  邱小勇团队和法国ADPI、民航总院一起,经过四十余种构型的推敲,总结归纳了“面对面”“肩并肩”“手拉手”的三种构型组合策略。经过反复衡量和实践,最终在“手拉手”构型的基础上诞生了太阳神鸟的构型雏形。“手拉手构型首先保证了两个航站楼单元相互独立,同时又能通过‘拉起来的手’,实现便捷联系。简而言之,这一构型既能很好地解决天府国际机场的高近机位率、旅客步行距离、空陆侧用地均衡等问题,还能节省旅客中转的时间。”

  机场的设计还有许多创新之处。高铁斜穿机场航站区和航站楼,部分车次将以350公里的时速,从地下穿越。这样的设计在全球仅此一例,工程设计和建设难度被誉为“巨人脚下踩鸡蛋”。此外,亚洲首家机场无人驾驶PRT(个人捷运交通)系统,用于连接T1、T2航站楼和远距离停车场,为旅客提供便利……

  天府国际机场是中国基础设施设计领域的又一力作,其融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等于一体,构建了从空中到地下的立体交通体系。随着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成都正式进入了“两场一体”的时代。

  文化设施提档

  几十万片竹皮拼出城市神韵

  2021年11月6日上午10点,天府美术馆开馆。美术馆总设计师刘艺站在人群中,静静地聆听着观众们的赞叹。当日新馆一经亮相就成为城市热门“打卡”地。这是他投身建筑行业21年来最兴奋、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观众对着大厅里的竹墙啧啧称赞,刘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美术馆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为了营造独特的美学效果,美术馆创新运用了不少材料,其中不乏首次运用的竹材料。”刘艺告诉记者。

  天府美术馆整个室内空间被竹皮包裹,轻盈、古朴。它们和五彩斑斓的艺术品奇妙相融,生出一种高雅的格调。身为重庆人,刘艺2000年毕业就来成都工作。20多年来,成都的天府文化浸润着他,他如此执着地在美术馆里使用竹子,就是想带给观众成都川西坝子的亲切与温润。

  想要完美呈现设计的效果,把薄薄的竹皮贴上三维曲面可不是件容易事。这些竹皮都经过工业化的高温压制,其防腐防火性和耐久性都非普通竹材料可比。在1个半月的工期内,需要把数十万片竹皮贴上墙;为了达到自然的效果,竹皮还必须有色差,但色差又不能太大……刘艺带领团队像创作水墨画一样,连续奋战1个多月,一点点地指挥工人挑选竹皮。“数十万片竹皮都是靠手工一片一片贴出来的,这应该是竹皮第一次大规模用于美术馆建筑。”

  刘艺曾先后主持设计了成都城市音乐厅、丹景山观景台等建筑作品,也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这是刘艺第一次带领团队设计美术馆。相比功能性强、效率要求更高的机场航站楼,美术馆则是城市文化的载体,需要让人沉浸其中,去享受、去感知。

  美,来之不易。天府美术馆宛若芙蓉花开的造型,更是经历了一番精心打磨。芙蓉花是成都的市花,有着纤细之美。刘艺努力在建筑设计上再现芙蓉神韵。他根据芙蓉花瓣造型,设计出异形曲面金属屋顶,屋面由上千块蜂窝铝板搭建而成,每一块的形状都不一样。“我们先搭建了一个2层楼的样板间,将蜂窝铝板一遍遍进行拼接实验完成后,再在美术馆屋顶完成拼接。施工难度十分大。”他说。

  付出终有收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天府美术馆的落成使成都天府艺术公园成为国内一流的文化绿洲。这一评价,也让第一次设计美术馆的刘艺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数字基建探路

  “算”出未来发展新方向

  2019年6月,刘艺开始设计成都超算中心。作为奉行“完美主义”的建筑师,刘艺和他的团队立志将成都超算中心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先进、尖端前卫的建筑标志,让这里不仅仅成为提供算力技术支持的科技“新基建”,也是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科技前沿新地标。为此,他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甚至有些“超越现实”的设计构想。

  其中最“疯狂”的一个构想,就是要将“超级大脑”做成“展品”,建一座开放式的立方体模块化机房——“硅立方”。传统计算中心的数据机房为精密区域,不对外开放,但刘艺和团队希望能将“最强大脑”所展现的前沿科技与未来联接带来的震撼展现给公众,让更多人了解到科技的力量。

  “这么大规模的芯片主机房单独建成一个楼,在全国大型的超算中心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全球来说也是罕见的。”机房外置的超算中心在国内还没有案例,要如何建?能建成吗?刘艺和团队最开始时也担忧,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

  2019年8月,成都超算中心正式启动建设。“整个设计中最难攻克的是‘超级大脑’外面的展柜,为了让整个展柜实现通透的效果,我们没有用一根龙骨,整个玻璃全部安装的是竖向的钢制拉索。”展柜本身有20多米高,每一根拉索要承担几十吨的拉力。为了保证设计的安全和观赏性,刘艺和团队熬了无数个通宵,反复进行了精密测算、修改,再测算,再修改。

  如此大跨度拉索的设计全国罕见,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领先的技术。每一片玻璃的安装设置,刘艺都会亲自到现场指挥、监督。“在这么大的尺寸上,我们还要考虑地震、风等元素的影响,保证玻璃安全性的同时,达到视觉上最佳的通透性。”

  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正式建成投运。前后约一年时间,曾经的小土丘便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总建筑面积达6.17万平方米的西部“最强大脑”。刘艺团队为“硅立方”定制研发的超大玻璃展柜,更是体现了中国基建的高超技艺和非凡水准。

  竣工投运的当晚,当联动电脑编程的光影投射在巨型玻璃展柜上,发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刘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在最初设计时就许下愿望:一定要让成都超算中心成为一个与众不同、体现成都未来的形象,现在终于实现了,我感到特别骄傲!”

  【记者手记】

  一砖一瓦

  筑支撑

  神鸟驮日、振翅欲飞,天府国际机场的设计不仅融汇了四川及成都的文化气质,更昭示着成都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美好未来;

  窗含西岭、书山为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中的各种人文细节,体现着人与城、人与文的微妙情感,阅读之幸福润物无声;

  超算之芯、模块立方,成都超算中心既填补了西部地区国家超级计算体系布局的空白,更作为公共设施将科技之魅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像邱小勇、陈艺、刘艺这样的建筑设计师来说,建筑物从设计图稿到拔地而起的过程,不仅是设计理念的表达呈现,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记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人文价值的践行。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至天府国际机场、白鹤滩水电站这样的重大工程,小至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样的民生项目,抑或是5G基站、成都超算中心这样的“新基建”项目,既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对民生福祉起到长期性、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一个经济强盛、人民富裕的国家,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从横卧伶仃洋碧波之上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到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从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到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过去十年间,我们一砖一瓦地建设、一点一滴地创造,大国基建取得了世界领先、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跃迁。

  其间,跨越山海的每一座桥,都凝聚着中国人的创造与智慧;穿山越岭的每一条路,都汇聚着中国人的勤劳与汗水,城市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座公园、每一处更新都记录着那些越过越红火的闪亮日子。放眼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基础设施体系将迈向“从有到优”的现代化新阶段,城市的发展将更高质量,我们的生活会更幸福美好。

  【对话】

  邱小勇

  中国建筑首席大师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这十年来,团队的发展如何?

  邱小勇:我们团队长久以来秉持的核心理念:理性是基础,感性是源泉。感性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是设计师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对自己各种经历的逐渐积累与感悟。设计灵感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日积月累磨炼中挖掘出来的,厚积薄发。设计过程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最终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实现了设计的与众不同。

  从大型机场、高铁站等交通建筑,到观演建筑、文教建筑、产业园办公建筑等,您主持参与了众多重大项目的设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一个瞬间吗?

  邱小勇:看到自己设计的房子由图纸到实物,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例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这个项目,这是国家“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之一。历经5年建设,于2021年6月27日成功投入运营,也让成都正式进入“双机场”时代,一跃成为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对我和团队来说,天府国际机场不仅是一个雄伟壮观的建筑,也是倾注了多年心血与热情的作品。见证“神鸟”缓缓展翅,逐梦蓝天,我很兴奋,看着纸上的图案变成了实物,而且完成度非常高,这是天府国际机场所有参与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您认为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联和意义在哪里?

  邱小勇:设计师既是参与者也是生活者,在我35年的从业经历中,每个阶段,我都在不断总结,从每次的设计中找遗憾,思考设计的建筑与城市环境间展开了怎样的对话。在我看来,为某一环境、场地量身打造最适宜的建筑,是我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的追求。

  对一个城市而言,除了地标建筑,我们更需要耐看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我认为一名城市建筑设计师,应该去引导大众的审美方向,从时间维度看,我们设计的建筑不仅影响当下,更应该经得起时间检验。

  成都这座“公园城市”为您的设计带来了哪些启发?

  邱小勇:中国建筑师生活在中国,受五千年来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享受了中国大自然秀美风光的洗礼。中国建筑师设计中国当代建筑时,文化自信理所当然,我们的作品也证实了这一点。

  “公园城市”的理念也使当代建筑师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建筑师的思维由建筑与环境扩展到了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地段、建筑与自身功能空间等多角度。因此,建筑师不仅要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更要研习建筑室内设计,才能成为“空间的导演”。建筑师以“人”为中心,针对“人”进入到环境、内部空间的行为模式及行为心理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够体会到设计的空间氛围对人造成的影响和感受,创造出适合使用者行为、心理特征的建筑空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段祯 卢星宇 吴雅婷 刘金陈 摄影 张青青 江蕊松)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