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成都

外观尽显蜀地文化 成都自然博物馆竣工验收

2022年06月16日08:05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成都自然博物馆竣工验收

  有“镇馆之宝”——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合川马门溪龙”;有数以万计的古生物化石、岩石、标本等等稀世展藏品……6月14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自然博物馆项目已于当日竣工验收。整个项目建成什么样?有哪些宝藏馆藏?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外部建筑尽显千年蜀地文化

  成都自然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大学西侧,其前身正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据成都市住建局公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主体由六个单体组成,用山峰与岩石的形态致敬巍峨的蜀山。六个单体之间通过人行栈道和天桥长廊连接,蜿蜒盘旋极具蜀道意境。其中穿插的弯曲水流与倒影水池,更是尽显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据介绍,成都自然博物馆在设计中融合了大量四川元素——蜀山、蜀道、蜀水。建筑师将挺拔巍峨的雪山直接融入博物馆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以此来致敬蜀山;追忆蜀道则是将行走栈道的体验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游赏蜀水,建筑师将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用弯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为营造蜀山嶙峋效果,项目采用双层幕墙,外幕墙总面积达4.89万平方米,不同角度折面共计70余个,外幕墙支座6000余个……为此,项目团队专门成立外幕墙攻关技术小组,并采用大量智慧建造技术,让静态图纸最终“立”了起来、“活”了起来。

  馆内设置“有矿”有恐龙

  走进博物馆大门,里面的空间开阔。据项目承建方中铁建工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展厅面积共17005平方米,共设6大主题展厅,包括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同时配设临时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等。

  其中,博物馆一层主要有地质环境厅和矿产资源厅。迈步进入“地质环境厅”,最吸睛的是一个巨大的、缓慢旋转的“地球”,在深蓝色的夜空背景下,地球上的纹理分毫毕现。顶层用微型灯组成的“星空”时不时有流星划过,照亮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据介绍,这一场景是成都自然博物馆一楼最大的亮点之一,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网红打卡地。

  此外,“矿产资源厅”用五个单元向观众展示了矿产、矿物、宝玉石等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征。展厅中,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矿石在灯光下闪烁着史前神秘的光泽,从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到现代的建材,矿产资源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

  “‘龙行川渝厅’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是成都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整体搭建需要20多个工人耗费大半年的时间。”走上博物馆二楼,项目的工作人员自豪地对这个长达24米、真化石含量达80%以上的“大家伙”进行着介绍。

  围绕着“C位”的马门溪龙化石,厅内还依照时间顺序分别展出四川盆地的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的恐龙生态群落。

  除了四川盆地出土的恐龙化石,博物馆二楼的“恐龙探秘厅”还展出了来自全球的恐龙化石,并通过骨架呈现、局部骨骼、模型、模拟场景、互动等方式,试图向观众还原恐龙生前的形态和模样。

  成都市住建局公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的建成将填补西南地区综合类自然博物馆的空白,为市民提供一个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与观赏性的公共文化空间。成都自然博物馆竣工验收后,正式开放将提上日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责编:章华维、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