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人民日报看四川

四川天府新区:

构建公园城市发展新格局(新气象  新作为)

本报记者  林治波  宋豪新
2022年06月16日08: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兴隆湖畔美景

  位于天府新区的湖畔书店
  (本文照片均为本报记者宋豪新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川天府新区是国家级新区。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天府新区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4年来,天府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逐渐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

  

  城市嵌入青山绿水之间

  沿成都市天府大道驱车一路向南30多公里,千亩湖光展现在眼前,这便是被称为天府新区“城市绿心”的兴隆湖。天府新区提升兴隆湖水生态,沿湖打造湖畔书店、儿童艺术中心等10多处生活、文化场景,前来游玩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环湖则是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云集的成都科学城……公园城市发展的新画卷,正在天府新区铺展开来。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锚固70.1%的蓝绿空间,让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长,兴隆湖正是三生空间总相宜的生动呈现。

  “嫩绿堪裁红欲绽,蜻蜓点水鱼游畔。”站在兴隆湖畔,抬眼望去便是“湖水与天共一色”。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安磊,在兴隆湖畔工作已有3年。每天午饭后,安磊都会来湖边散步,“平时工作压力大,趁着午休来湖边走走,吹吹风,晒晒太阳,很舒服!”随着天府新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落脚在天府新区。

  公园城市建设深入城市肌理。近年来,天府新区坚持以“城市组团—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街区”四级空间结构拉开城市框架,刻画“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的城市形态,塑造“透蓝渗绿、银城彩市”的城市色彩,将城市嵌入青山绿水之间,促进城市生态属性全面彰显、低碳发展高位起步。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天府新区将处于聚人兴产、功能塑造的关键期。在坚定不移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统领一切工作前提下,天府新区提出以城市功能为导向优化空间、配置资源、创新举措,以功能体系优化提升公园城市发展带动力。

  释放科技创新澎湃动能

  从华西坝到兴隆湖畔,2021年底以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各机构陆续入驻科学城新园区,未来这里将聚集上万名科研人员,为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创新骨干力量。

  “华西坝的旧园区早就‘装’得满满当当,没有条件建设新的创新平台。”成都分院副院长陈锋说。多年来,发展空间受限,成都分院试图寻找新园区,却一直困难重重。搬到哪?哪来的资金搬?为服务国家战略、助推成渝发展,成都市政府给予成都分院政策上一系列支撑,只予不取、特事特办、前期垫付资金等,多年无法解决的搬迁难题得以解决。顺利搬迁后,成都分院科研人员何奕忻十分激动:“谁不愿意有更好的科研楼、实验基地?更何况还是建在湖边的工作场所!”政府的举动,大家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不仅仅是中科院成都分院,云从科技、商汤科技、华为鲲鹏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天府新区。如今,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已成为了集科研、创新、孵化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致力于构建“创新策源”功能支撑下的绿色动力体系。

  2016年,高旻来到成都创业。“作为一名‘蓉漂’,我要感谢这座城市,成都让我感受到了,只要肯努力奋斗,就会有收获的快乐。”高旻用一组数字诠释城市为企业赋能的速度与力量——企业人员从2020年年底的4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近300人;销售规模从1000万元出头,到今年2亿元的营收目标。

  在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先后挂牌,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跨尺度矢量光场、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获批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集“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科技创新的强大动能正在这里澎湃奔涌。

  打造城市智慧治理体系

  让城市更聪明、更智能,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道路中,致力于探索新时代城市永续发展的新路径新范式,以科技和人文的融合贯通,构建体现公园城市特色的智慧治理体系,推动城市治理广度、深度、精度全方位提升。

  打开手机地图,麓湖公园社区是成都“必到”的打卡地,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游客。不仅仅是旅游胜地,这里也是常住人口近万人的普通社区。为何这里能突破社区半径,吸引全城乃至外地游客?

  麓湖公园社区本身是一座生态之城,既有绿地公园又有滨湖水岸,借生态之美,岛上的亲子空间、美食商店、水上娱乐吸引了不少客流,其中很多还是外地游客。麓湖公园社区每年举办各类活动上千余场,既让居民感受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往,又带动了商业活力,形成社区与商业的良性循环。

  公园城市可以有机衔接城市和生态,但多元产权容易造成多元矛盾,如何规划管理是很大的挑战。“社区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了商业发展,按照10%的公共服务设施、20%的商业、30%的住宅和40%的绿化来规划建设。”麓湖公园社区党委书记王燕告诉记者,麓湖公园社区是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的示范点位,也是天府新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的首个典范社区。“我们理顺了社区和商圈的关系,商圈依靠社区而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依托商圈支持,二者共生共荣、协同发展。”

  就在去年,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理想街区处启动了“公园城市理想校园设计竞赛”,吸引了138家国内外一流建筑设计团队报名参加。对于学校来说,普遍存在着交通堵塞、家长等候空间不足以及学校设施在寒暑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以海洋路中学项目为例,为有效缓解上下学高峰拥堵这一问题,海洋路中学设计了完整的接送系统,该系统将临停、车行和步行进行了有效分流,并将210个停车位设置在学校图书馆下方,家长到达学校后,可直接前往图书馆看书、休憩。设计方负责人蔡长泽表示,设计方案将社区流线与学生流线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开,实现校园错峰使用,从而打破校园和社区有形的“围墙”与无形的“围墙”,使学校成为社区文化中心和终生学习基地,实现校园与城市、人与园,共生共融。

  在更加庞大复杂的城市运行层面,天府新区正在加快“天府新区数字城市项目”建设,以“天府大脑”为支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致力于构建体现公园城市特色的智慧治理体系,在推动公园城市治理现代化上进阶。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021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开展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天府新区要“充分借鉴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做法”,“形成公园城市标准化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4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四川天府新区在全国首设公园城市建设局,组建首个公园城市研究院,创新构建公园城市“1436”总体思路,成功举办两届公园城市论坛,发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和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白皮书。

  除实施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外,天府新区还推动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北部组团生态隔离带等重大生态工程,建成连片绿地湿地、河湖水体、城市森林5.75万亩。

  今年2月12日,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标准化综合试点宣布正式启动。新区将高规格健全工作体系,全面铺开试点工作,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完善综合试点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一个生态优美、产业兴旺、人民幸福的更高标准的天府新区正在向我们走来。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势中找位置,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勇担当。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表示,交汇叠加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四川天府新区注入强劲动能,面向未来,新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全面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新征程中贡献更多天府新区力量;坚定不移以公园城市建设统揽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履行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时代使命。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