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广元市青川县发展生态产业助民增收侧记

2022年05月23日14:4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去了东河口,转身就要走;到了红石河,一天不能活;进了山旮旯,趁早死了吧!”这是过去人们对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陶龙村的真实写照,如今,“……咱们的脸上放红光,咱们的汗水往下淌,生态产业助增收,齐心协力致富忙……”壮美的旋律响彻山谷,人们收获着新时代的喜悦。

初夏时节,走进青川县关庄镇陶龙村,千亩芍药花陆续绽放,娇艳的花朵组成一片花的海洋,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这片芍药花基地亩产值达到8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靠着这份“美丽”事业,村民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生活像花儿般灿烂。

近年来,青川县关庄镇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加油干,卸掉包袱勇担当,凝心聚力决胜脱贫攻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党建引领抓发展,创新思路保供给,多条渠道保增收,统筹推进保生态,走出了一条以地破题、以地兴业、以地富民、以地促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杯茶加两朵花,万绿丛中一片红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再次来到红光,仿佛一切都是新的……

“万亩茶园、千亩芍药、千亩油牡丹长势良好,当地群众收获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第一桶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格外高涨!”行走在群山之颠的“同心产业园区”,镇党委书记何飞满怀信心地说,今后,三大产业将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幸福之源。

站在群山之颠放眼望去,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婉如一条玉带环绕山间,将红石河两岸座座群山紧紧地串在了一起。延着蜿蜒的山路驱车前行,所到之处都是规划好的产业带,建设起了休息亭、停车场、参观道、公共卫生间,这与几年前相比完全是两个模样:原来这里连一条碎石路都没有,到处是荒芜的土地,十里八里看不到一个人影。

“以前,陶龙村除了外出打工的、投亲靠友的,几乎成了一个空壳村,数千亩茶园无人管护,撂荒地达5000多亩!”何飞介绍,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镇党委研究决定,在坚持发展传统茶叶种植的基础上,种植芍药和油牡丹,让“万绿丛中一片红”扮靓群众致富路。

镇长李华芳说,芍药和油牡丹的种植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专家论证,因为这里的地理条件十分适合它们的生长,生长期比其他地区长达2个月,品质也高于其它地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和附加值。她以芍药为例算了一笔帐,云年市场价格为7800-8700元/吨,即平均3.9-4.3元/斤,保守估算,每亩收入将达1万元,对于陶龙村来说,这份收入相当可观。该村群众何廷西激动地说:“坐在家门口数钱的日子,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

“人家孩子都是往外跑,你怎么外边都站稳了还回来?”“斌娃子,咱这山沟里没有出路的。”面对父母和姐姐的反对,何学斌这个在外打拼8年的汉子其实早已成竹在胸。在政府的引导下,他办起了陶龙村农产品开发公司,专门从事本地农产品的回收和外销,当地的土蜂蜜、核桃、木耳等生态农产品实行网上网下两条线,各地大单接踵而至,自己既发展了事业,也能带动了群众增收。

栽好梧桐引凤凰,党建引领创业潮

“我们谈乡村振兴,靠谁来振兴?年轻人不回来肯定不行!”陶龙村党支部书记高松很是感慨。他深知,要把年轻人吸引回家,得先为他们铺好路。这路,是游子们的寻根之路,是游客们探觅乡愁之路,更是山里人的致富之路。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近年来,关庄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各村户户都连通了水泥路,“出行难”成为历史。饮水安全、用电安全、住房安全率均达到100%,全镇4G通信网络通村覆盖达100%,全镇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外来创业、返乡创业”的热潮。

针对陶龙村发展实际,关庄镇紧紧围绕生态旅游这一主攻方向,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观光农业。完成了大坪高山芍药观赏园规划设计,整合各类资金完成园区内基础设施投入280余万元,园区水系配套建设、步游道建设全面完成。

“陶龙村茶叶种植规模挺大,平均每户都有三四亩,但只能卖点鲜茶,因怕变质还要连夜背到几十里之外的其他地方卖给加工点,苦累不说,根本挣不了几个钱。”村民董志奎感叹到。董志奎的话语也代表了村里大多数人的心声,苦于没有加工技术,还要为销路发愁,很多人放弃了茶园管护。

在北京创业近二十年事业发展正如火中天的岳光旭也毅然选择了回乡发展,办起了小荆村鸿福茶叶加工厂,集加工、销售于一体,而且收购茶叶的价格均高于市场价,让当地茶农既省时省力又增加了收入,更使当地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同时,该镇引进返乡大学生和外出务工青年人才5名,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其中有3名已经在村任职。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如今都成了当地产业致富带头人。

目前,该乡以茶业、药材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规划建成了万亩茶叶产业示范带、芍药油牡丹中药材产业示范园、乡缘土鸡养殖园区(年出栏土鸡3万只),新建的大型茶叶加工企业已经投产。他们在原有茶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出了“陶龙土鸡“系列产品、芍药花茶等自有生态品牌。

“芍药全身是宝,籽和根都能卖钱,经济效益比其他中药材更稿更稳定,连片种植可以把撂荒的数千亩土地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更能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助力增收。”

“在我们这山里种了这么一大片芍药,芍药花开时,就是在地里干活,心里也非常高兴。看着怒放的芍药花,和姐妹们在这里广场跳舞,觉得比其他地方跳得开心。”村民王玉珍说。

建好“廉情工作站”,守好群众钱袋子

“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自己在牡丹园打工,一天120元,一个月3600元,给我个人和家庭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村民王显益说。

据介绍,群众在芍药产业观园里所做的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路,可以实现在家门口轻松挣钱。80多岁的岳秀连老人今年仅从事除草一项,就挣了近5000元。村集体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2021年,陶龙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0万元,当地群众还可以根据“道德积分”分享红利。

“美丽经济”在让陶龙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他们还同步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示范建设等,昔日贫困村变成了知名的“旅游”村,村集体、村民收入实现了双增收。

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这是该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始终把紧“总开关”,将党和政府的政策红利在群众中间实现百分之百覆盖,将业主与群众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确保了各项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打折不走样,确保了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群众手中。

同时,青川县纪委监委派出关庄片区纪检监察组和关庄镇纪委还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组织贴身监督优势,指导陶龙村纪检组织对集体资产使用、工程项目建设、采购的程序和实体内容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情况20余次,及时提醒村组干部依纪依规履职尽责,不断规范了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今年以来,片区纪检监察组同关庄镇纪委以“廉情工作站(办)”建设为抓手,强化对廉情信息收集和对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不断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引领群众走向共富之路。片区廉情工作站通过梳理责任清单、收集村情民意、化解信访诉求等方式,探索运用提级监督,监督力量下沉,通过紧盯政策落地、资金运行、项目运转以及基层政策的执行者、惠民资金的分配者、集体“三资”的管理者,找准权力运行高危环节和问题易发频发根源,督促乡镇纪委和“三资”监督管理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梳理责任清单20余条,收集村情民意15余条,化解信访诉求12条,处理基层干部5人,靶向整治了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关庄片区纪检监察组对照廉情工作运行机制,督促乡村纪检干部积极入村走访调研,在摸清村集体“家底”的基础上,推动帮扶责任单位主动作为,集思广益创新多种发展模式,盘活了多村的村集体资产。截至目前,共盘活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各村均实现增收3万元以上。

从“买包盐巴要一天”到“客运车通到家门口”,从“只种玉米吃饭靠救济”到“一杯茶两朵花”,从“政府推着走”到“群众主动干”……发生在红光乡这些点滴变化,折射出当地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信心一天比一天更坚定。 (刘保刚 马仕路 鲜鹤霖)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